(人名)唐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出家后,诣曹溪谒六祖。祖深器之,为会下之首。师既得道,住青原山静居寺。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庐陵米什么价?师既得石头希迁付法,唐开元二十八年寂。僖宗谥曰弘济禅师。见传灯录五。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五道或六道之一。又作饿鬼趣。按鬼类中有夜叉、罗刹等具大威力者,故新译单称鬼,而不加“饿”字。然旧译之经论则多...凡四卷。略称大乘止观。南朝陈代慧思讲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系阐述大乘止观之法。以如来藏缘起思想为基...慧者,分别事理,决定断疑之作用,又通达事理之作用也。又为智与慧之通名,但二者相对。达有为之事相曰智,达无为之...唐代道宣撰续高僧传三十卷,分十科记述由梁初至唐贞观十九年间历代高僧之事迹;其中前八科为修慧,第九为修福。十科...亦名:受日约事长短 子题:夏末一日在亦作七日法 行事钞·安居策修篇:“约事长短,纵令前事唯止一日二日,皆须七日...凡十卷。后秦僧肇撰。全称维摩诘所说经注。又作注维摩、注维摩、注维摩经、净名集解。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鸠摩罗...(名数)比丘尼之八波罗夷罪也。波罗夷译作断头,又作弃,谓犯此罪者,弃于佛法之边外也。楞严经八曰:持声闻四弃八...(术语)谓法界之诸法事事涉入交彻。是华严之无碍,天台之性具也。...【轮回】 轮回梵语 Samsara、音译僧娑洛,义译为轮回,亦译为生死,亦译作转回转生,或生死相续。谓众生依惑业之因...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 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杂名)译曰虎皮。见何耶揭唎婆像法。...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精进念佛,求生净土 今天是西元一九九九年元月二十三日,佛七的圆满日。佛七的意义是什么?七是圆满,我们打这七天...
清净三业,一心五体投地,皈依南无十方慈父、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我闻菩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得二随顺、四不...
佛教它的终极关怀是了生脱死,圆成佛道;对世间的这些家亲眷属、功名利禄,都会从般若的层次作如梦如幻、如露如电之...
问。见有一生念佛。临终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由一生念佛。未是一心念佛故。悠悠之徒。一生念佛。所谓虽不懈怠。亦...
我常讲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首先要有信仰。一个人要有真正的信仰,真诚的信仰。信仰是自己的事,不是做给人看的。要...
知道这个真心和妄心,我们就了解,原来我们的缘影心之外的极乐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心,我这个真心就像大海那样不增...
清代宰相孙将鸣曾为资国寺题了这样一副楹联: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大意是这位宰相感叹尘世浮沉恍如梦境...
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当中,前后四次劝我们应当要发愿:众生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劝我们三次。...
行思
【佛学大辞典】
上篇:十六行相 | 下篇:行要 |
清代开版之大藏经。分有三种:(一)龙藏,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敕刊于北京,于乾隆三年(1738)完成。系以明代北...
饿鬼道
大乘止观法门
慧学
十科
安居受日约事长短
注维摩诘经
八弃
法界圆融
轮回
三聚净戒
迦罗者摩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慧律法师《1999年佛七圆满开示》

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求子女的方法

一生念佛,为何临终未必往生

杨岐灯盏,宝寿生姜

舍自心污秽的娑婆,取自性清净的极乐

珍惜当下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