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者,分别事理,决定断疑之作用,又通达事理之作用也。又为智与慧之通名,但二者相对。达有为之事相曰智,达无为之空理曰慧耳。名慧学者,观达真理为慧,进习为学。断惑证理,是慧之作用。为发此慧而进修,是曰慧学。三藏中之阿毗达摩藏,为显慧学之法藏也。慧分声闻慧、缘觉慧,下分述之。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物名)Mahānila,又作摩诃泥罗。译曰大青。帝释之宝珠也。智度论十曰:因陀尼罗(天青珠),摩诃尼罗(大青珠)...(仪式)死后三日所设之僧斋名。由亡人于此日见阎罗王而起。释氏要览下曰:北人亡至三日必斋僧,谓之见王斋。...【无愧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中随烦恼心所之一。无愧是愧之反,没有廉耻之心,不顾世间清议,不畏社会舆论。《成...【最清净觉】 p1155 佛地经论二卷一页云:谓佛世尊、普于一切有为无为所应觉境正开觉故;又于一切所应觉境,净妙圆...(术语)四时之一。谓夏期三个月间之安居行也。...指断除疑惑而信实相之妙理。天台宗谓如来以权实之二智为妙能,而以本门之法华经具有断疑生信之胜用。法华玄义卷九下...(术语)法相宗所立五性之一。声闻,独觉,菩萨三乘之种子皆具,或可为阿罗汉,或可为辟支佛,或可为佛,无有一定之...(术语)善业为乐果之因,恶业为苦果之因者。成实论业因品曰:业是受身因缘。又曰:万物从业因生。般舟赞曰:门门不...为“性罪”之对称。违犯遮戒(因应时间、地点、情况所制定之戒),称为遮罪。通常较性罪为轻。若犯性罪,必遭僧团驱...【四事】 p0392 瑜伽七十八卷十八页云:云何四事?一者听闻事,二者归趣事,三者修学事,四者菩提事。 二解 显扬...【修妙相业】 p0902 俱舍论十八卷七页云:修妙相业、其相云何?颂曰:赡部男对佛、佛思思所成。余百劫方修、各...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出家功德经...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十分热闹的街道,贩卖着各种...问: 在家居士修什么法门最契机?能够尽快了生死? 慧律法师答: 万缘放下,还是要念佛,念佛最快了,末法时期靠自...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赞颂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暗合于行愿,中外流通遍。普令庸彦,大事即生办。肇启莲宗福...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谓心平,就是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心无所住,乐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时候,心...
《了凡四训》,我想学佛的人大概都比较明白。这里我们简单的看看它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袁了凡改命。这是明代的一位...
问: 我越是修行,越觉得自己差劲,越来越惭愧,越往自力方面努力,感觉不太想佛力。自己想往生,也有信心,这种情...
又《业疏》云:若不持戒,得财施者,多贪不净,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故使来世受不净果,如牛羊猪狗衣食粗恶。若持戒...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祖师大德都在现前这一念加以指点。所以这一念起来,它一定会...
慧学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行 | 下篇:声闻慧 |
(书名)二卷,功德施菩萨造,唐地婆诃罗译。直释经文。论名者取本经所诠之义理也。...
摩诃尼罗
见王斋
无愧心所
最清净觉
夏
断疑生信
不定性
业因
遮罪
四事
修妙相业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染布的譬喻
在家居士修什么法门最契机

慧远大师定中三次见佛,归命安养

苦乐勿忘念佛

落实在动真格的行为中,命运就能改变

这种情况是对佛的愿力认识不足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