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亦名:序教兴意 子题:律藏五例、性戒文缓而义急、遮戒一往制止有益便开 行事钞·序:“第一,序教兴意。(一、通明...(人名)Kumāra-Kaśyapa,比丘名。拘摩罗者,名。译曰童子。迦叶者,姓。译曰饭光。常称童子迦叶。增一阿含经三曰...子题:但心念羯磨具七非、对首心念羯磨具七非、众法心念羯磨具七非、人非、法非、事非、人法非、人事非、事法非、具...【无闻苾刍由谤涅槃堕无间狱事】 p1099 大毗婆沙论六十九卷十四页云:问:若中有于界不可转者;无闻苾刍事、当云何...(术语)梵语优婆塞Upāsaka,译曰信士,又曰清信士。受三归五戒得清净信心之男子也。...禅林用语。此乃表里互用而相对称之二语。官不容针,原谓于公而言,必得森严整肃,即连细针一般之差错,亦丝毫不予宽...sida 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又名四界。界,是种类的意思,谓地、水、火、风四...参入禅道,是谓参禅。但禅宗之禅,其名虽取思惟静虑之义,而其体为涅槃之妙心。佛学大辞典曰:禅宗以禅那为宗。禅那...【所作证】 p0737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五卷十三页云:所作证者:谓一切善,及依定所起无覆无记。是可欣尚,求得...(Lassen, Christian; 1800~1876)出生于挪威,为德国研究东方学与印度学之学者,波昂大学教授。系最先根据语言学...唐善导大师,依观经所说的十六观,分为定散二善,前十三观以禅定之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故名之为定善;后三观以散...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
从积极地行善来看,我们要修五戒十善,六度万行,自利利他。这也要从真实心里面出来,不是作秀的,而且做这些善是为...
有位天人天福享尽时,五衰现前,自知不久将亡。第一,他头上戴的冠花自然枯萎;第二,颈中的光芒不再;第三,身形消...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痛苦的果报,也出现过很多安乐的果报,这些痛苦的果报...
了生死怎么了?哪部经都要了生死、说放下,放下就自在了,他就是放不下,烦恼。我们好多道友给我写信说烦恼,我也不...
戒法 戒法者,佛为优婆塞优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那之六法戒,沙弥、沙弥尼之十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比丘尼...过去,有父子二人一起居住。儿子入山砍柴时,看见泉水中有闪闪发亮的黄金,即回家要求父亲分家,以方便入山采金。儿...
时光流逝,转眼奶奶已经去世几年了,在我回去照顾她老人家的差不多两个月时间里,有一些点滴我想记录下来,也是对她...
茶道是从中国禅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这不仅因为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而且从文献中看,唐代禅门吃茶之风极其普遍,甚...
五蕴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五蕴】是世间五类现象的总称。佛陀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条件集合而成的。而五蕴,即是构成我们的存在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五项因素。这五类因素则为色、受、想、行、识,总称为五蕴。五蕴即:一、色蕴,泛指宇宙间一切物质现象,亦包括我人的身体。二、受蕴:我人的感受作用,感觉或单纯的感情。三、想蕴:我人的思想、概念,或心中浮现的形象,或表象作用。四、行蕴:行是造作,也包括我人的意志、意念及行为。亦指受、想以外,心识的一般作用。五、识蕴:识是认识作用,此在唯识学上称为了别作用。
上篇:五境 | 下篇:五识 |
大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体依聚义,总说名身,故此法身,五...
行事钞序教兴意
拘摩罗迦叶
心念羯磨具七非
无闻苾刍由谤涅槃堕无间狱事
清信士
官不容针私通车马
四大(caturmahabhuta)
参禅
所作证
拉森
定散二善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天人受三皈免堕癞子猪

善用你心灵广大的力量

【推荐】本来一切诸法皆空,众生就是放不下

戒法、戒体、戒行与戒相
父子寻金

【推荐】为奶奶「回家」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