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珍宝之洲渚;比喻究竟之涅槃。语出涅槃经。与法华经之“宝所”为同类譬喻。[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五](参阅“宝所”6746) p675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三国时期佛经翻译家。一名越,字恭明。月氏族后裔,其祖先于东汉灵帝时入籍中国。他自幼学习中外典籍,精通六种语言...唯识宗言,一切万法无非是“识”所变现,称为识变。成唯识论卷二(大三一·七中):“然依识变,对遣妄执真实我法说...又名遍大地法,一切善恶的心,名为大地,大地的心所有法,即受、想、思、触、欲、慧、念、作意、胜解、三摩地等十个...烦恼一时断灭,称为顿断;若经长时间渐次破除烦恼,则称渐断。以见、思二惑为例,断除见惑,犹如破石,是为顿断;断...【染自取】 p0877 瑜伽十九卷六页云:复有补特伽罗、于长夜染,取为己有。于可爱法,执藏不舍。是故说彼为染自...又经言,见法得法极通达法究竟坚法,越度一切希望疑惑,不假他缘,于大师教余不能引,于诸法中得无所畏者,此亦依见...位于日本京都府相乐郡木津川之南岸。山上有弥勒寺,为大友皇子(天武天皇皇子)所创建,贞庆再度兴建,作为后醍醐天...佛菩萨之无漏智对于二乘之无漏智而言,称为真无漏智。此因二乘不断法执,不灭所知障,故非真无漏智。 p4222...禅林用语。意谓没有手可抓之处,即无可把持之意。又作无巴鼻、没可把。巴,同“把”,指把柄、根据之意。巴鼻,指拴...(杂名)Graha,又作釳栗何,檗哩诃。译曰执。谓日月等之五执也。大日经疏十三曰:言釳罗是执。日之眷属,凡有八曜...【随身念五种清净所摄】 p1373 瑜伽六十二卷九页云:此随身念,当知五种清净所摄。谓不定地清净故,定地清净故,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舍卫城中,有一大臣名为须达,因乐善好施,常帮助孤苦无依的人,所以城中人民皆尊称他为给孤独长者。长者见佛闻法后...
到东林寺坐诊近半年,见了许多因念佛而身心受益的同修。东林寺的经历于我而言,既是治病亦是学习,一方面是医学上的...口业如果能守得清净,功德是无限量的,其果报美好难思议,简要归纳为以下五点: 一、口业守得好,在大众人群,能让...装的快乐多了,郁闷自然就少; 装的简单多了,纠结自然就少; 装的满足多了,痛苦自然就少; 装的理解多了,矛盾自...
佛经上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就是说,修行的人、学佛的人、修善法的人,不要放弃任何细小...
我们看一个人,他今生的果,就要推出他往世的因,这是一种判断、思惟的一种方法,由果推因。所以一个感得大的、这些...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什么条件,才能进入禅道? 寂室禅师回答道:狮子窟中无异兽,...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因为燃一香炷就能够一时酬毕呢? 蕅益大师说,从因缘上来观察,你为什...
宝渚
【佛光大辞典】
上篇:宝渊 | 下篇:宝瓶 |
即藉佛菩萨之本誓、印契、真言、陀罗尼等功力,救助亡者脱离地狱众苦之法门。诸经轨所载,其方法有光明真言破地狱法...
支谦
识变
大地法
顿断
染自取
见法得法极通达法究竟坚法
笠置山
真无漏智
没巴鼻
釳罗
随身念五种清净所摄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福田殊胜的祗树给孤独园

东林佛号与中医医理
如本法师:守口业的果报
人心就像一个容器

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

从不好的果报中推出前因
学禅者应注意的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