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六十二卷九页云:此随身念,当知五种清净所摄。谓不定地清净故,定地清净故,摄清净故,不共清净故,不共果清净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妄执有我体之愚惑情。不达无我之真理也。唯识述记一本曰:彼闻四谛,虽断我愚,而于诸法,迷执实有。...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全经旨在阐论夙夜不学、老不止淫、得财不施、不受佛言等四种恶法能侵害...(203~282)三国魏僧。为我国最早往西域求法之僧。或谓亦为我国最早出家之僧。颍川(河南许州东北)人。又称朱子行...即寺院之格式。又作寺班。依寺院创立之缘起与营构之大小等区分寺院之格式等级,称为寺格。印度之“寺格”制度不详。...就事相来说,法者诸法,界者分界,现象界的一切事物,各有其差别不同的相,而且不能混淆,名事法界;就理体来说,诸...(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重译。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附于此。...(经名)一卷,乞伏秦圣贤译。妇人之亲戚一时亡绝,佛见之而得道。...Fazhilun 佛教论书。全称《阿毗达磨发智论》,古印度迦多延尼子著,唐玄奘译。20卷。显庆二年(657)于长安大内...法界次第云四弘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 度即超度也,谓众生未度生死苦者,令其得度也。 二、未解者令解 解...【无可缘识现可得智】 p1089 世亲释四卷十一页云:无所缘识现可得智者:谓现见有虽无所缘而识得生;如过去等。无性...(术语)风者动之义,随处为本尊,谓之风坛。...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佛陀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财富,应当学会一门技艺,作为谋生之本。佛陀在《善生经》中告诫善生:先当习伎艺,然后获...
本文就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不随喜赞扬戒、爱恚赞毁戒、诽谤三宝戒这四条戒条,结合相关经论进行了分析和解说。 菩...
从净土宗的观点来看,对我们往生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贪恋娑婆;这是你心中最大的障碍。 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救...世间最让人流连痴迷、割舍不下的就是男女痴情。男欢女爱,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男女情...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是驱使我们到六道轮回的要素。这里就是贪、瞋、痴、慢、疑。贪...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法来讲,无边的大苦都是因为有夫妇之事,才有这个苦。所以,真...
我们在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前,需要大家发心,发什么心呢?发一个忏悔心。 我听到很多人说:我虽然对于别的...僧者为众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称为福田僧,能令众生植福故。昔日目犍连尊者,为求亡母脱离饿鬼之苦,佛陀告之于 七月...
随身念五种清净所摄
【法相辞典】
【随身念五种清净所摄】 p1373
上篇:随念宿住智通 | 下篇:择法遍觉支 |
(杂语)精舍也。玄应音义十六曰:精庐,庐舍也,即精舍是也。...
我愚
四自侵经
朱士行
寺格
法界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妇人遇辜经
发智论(Jnanaprasthana-sastra)
四弘誓愿
无可缘识现可得智
风坛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佛经中有关职业与财富问题的开示

菩萨戒四条浅说

如何解决往生的最大障碍
男女之情让我们脱离不了轮回的苦海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