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494)南齐武帝之次子,封竟陵王。字云英。少时即清廉高尚,交游天下才学之士;好学而善解,博通经、史、黄老,尤喜佛典,研修般若、胜鬘等。永明元年(483),招请名僧至帝畿,设讲席于法云精舍。五年,任正位司徒,移居鸡笼山,于西邸会集学士抄经。七年,于普弘寺,请僧柔、惠次讲成实论,撰述成实论要略九卷。九年,京邑发生水患,王开仓赈灾,极尽体恤。又数度在邸园营办斋戒,躬亲为僧奉食送水。王或自升座讲经,勉人为善;或造经呗新声,身自执炉咏唱。儒臣颇以为王之举措有失威仪,而王始终护持佛法,了无倦意。隆昌元年春卒,世寿三十五(一说三十一)。谥号“文宣”。[梁高僧传卷八、出三藏记集卷五新集抄经录、卷十二齐太宰竟陵文宣王法集录、历代三宝纪卷十一、南齐书卷二十一] p628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四摄之一,即以布施的方法去摄受他人。...【寂静作意】 p1018 瑜伽十一卷十六页云:寂静作意者:谓由此故;或有最初安心于内,或毗钵舍那,而为上首。...亦名:作衣方法、袈裟作法 子题:条叶三相、鸟足缝、揲叶、[袖-由+聂]叶、割揲通三衣、[袖-由+聂]叶局下衣、减缦、...云何苦?谓苦谛。云何苦法?谓苦谛增上所起教法。云何法智?谓于加行道中观察谛增上法智。云何智忍?谓先观察增上力...(术语)言如来之身,相等于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之量也。经举十三个量等身。华严经曰:佛子!如来应正等觉,成正觉时。...(譬喻)譬智于目。比行于足也。智度论八十三曰:譬如热时清凉池,有目有足皆可入。法华玄义二曰:智为行本,因智目...【四大种所造诸色】 p0460 五蕴论一页云:云何四大种所造诸色?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为方便记忆金刚界九会曼荼罗尊数所作之颂。其颂文为:成身千六十一尊,三微供各七十三,四十三一理十七,降降七十七...【七种憍】 《瑜伽师地论》卷二载:七种憍为无病憍,少年憍,长寿憍,族姓憍,色力憍,富贵憍,多闻憍。...【义威勇】 p1239 瑜伽九十八卷二十六页云:又由胜义谛理所得随念,名义威勇。...指维摩居士。依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维摩诘对文殊师利之问,默然不语,而显菩萨之真不二法门,故称之为不说菩萨。 ...维摩诘所说经...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如果真的有至诚心的话,那各种不可思议的神妙都会出来。我可以先跟大家讲一个公案,这是出自中国的一部很奇特的一本...问: 阿弥陀佛!请问师父,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有病,总有一些烦恼,总是想不开? 宽见法师答: 为什么总是有病,总是...总持戒律伏客尘,永断淫根去无明。 永消亿劫颠倒想,六根清净超三界。 修行人,戒淫心,淫是六道轮回根。 色如毒药...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当时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他在城外设立祠坛,施设饮食,奉请诸婆罗门举行祭祀祈福...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有十二条: 一、脱离病苦 《药师经》说,若有人想要解除疾病之痛苦,那么应受持八关斋戒。...
现在有的子女也比较孝,然而他有时候就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我都曾经听几个居士说,人家是学佛的吃素,然而这个子...《法华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被佛教界称为经中之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经的主要内容是以大量譬喻和丰...
恶业障道发相,亦有三种:一沉昏闇蔽障、二恶念思惟障、三境界逼迫障。 一、沉昏闇蔽障者。行者于修定欲用心之时,...
萧子良
【佛光大辞典】
上篇:兴禅护国论 | 下篇:萧寺 |
即殊妙圆满之意;亦即真实绝对之相。景德传灯录卷三菩提达磨章(大五一·二一九上):“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
布施摄
寂静作意
三衣作法
苦
量等身
目足
四大种所造诸色
九会尊数略颂
七种憍
义威勇
不说菩萨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安法师:至诚到了极点之人,就可以感物
烦恼不断,无非就是没有智慧
净心十要

绕佛一匝得授记

受持八关斋戒的12条利益

止恶扬善——由孝产生的人生态度
《法华经》中的七种比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