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指能舍身命。谓为求无上道,能舍去身命。佛教以救度众生,求无上菩提为目标,为此而不惜身命,即表示修行佛道之决心...(术语)又名最后生,最后有,或后身菩萨。即住于生死身最后之生之菩萨也。俱舍论十八曰:住最后有,名最后生。俱舍...(术语)含藏大悲功德之禅定也。佛菩萨住于此三昧而起大悲。...(流派)佛心宗之略,禅宗也。禅源诸诠下曰:所传心宗,实贯三尊。...指人智无法测知之神妙不可思议之事。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大四八·四○九上):“但以此心,灵妙自在;不守自性...【作诸众生一切义利】 p0687 佛地经论一卷十五页云:如是净土任持圆满。作何事业?作诸众生一切义利。谓于此中...【八识二执】 二执为我执与法执,此在八识中并不相同。前五识与第八识,一向无执;第六识与第七识,二执俱有,同时...(术语)真言宗之事相行法,有此二途。运心者,假令身向任何一方,而我谓前方为东方也。随方者,随于东西南北之四方...(杂语)禅林之语。再受食于钵盂也。俗作再进非。见象器笺十六。...(术语)戒律之轨躅也。寄归传一曰:初转法轮则由五人受化,次谈戒躅则千生伏首。...【论轨决择】 p1330 集论八卷十一页云:何等论轨决择?略有七种。一、论体,二、论处,三、论依,四、论庄严,五、...晚课蒙山施食仪...优婆塞戒经...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老子被认为是具有素食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有关老子素食思想的文献并不多,反倒是纪录他哲学思...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佛陀的慈悲开了很多很多的法门,我们一般说是八万四千法门。那么在这么多的法门当中,其...问: 慈云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众生造作极重的罪业,五逆十恶,所有一切经论消不了的罪业...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如是,则众生不能得度矣。《与大...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类迷惑不悟的根源,是造成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人们对物质世界...问: 我是个脸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小,不敢当众讲话,害怕出丑,内心非常苦闷,要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烦恼? 弘恩法师...那么在十方如来一念的清净涅槃的心中,佛陀的心情是怎么样呢?他是怜念众生,他经常的去悯念一切的凡夫众生,那种情...【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
苦
【阿毗达磨辞典】
云何苦?谓苦谛。云何苦法?谓苦谛增上所起教法。云何法智?谓于加行道中观察谛增上法智。云何智忍?谓先观察增上力故。于各别苦谛中起现证无漏慧。由此慧故永舍见苦所断一切烦恼,是故名为苦法智忍。云何苦法智?谓忍无间由此智故。于前所说烦恼解脱而得作证,是名苦法智。云何苦类智忍?谓苦法智无间无漏慧生,于苦法智忍及苦法智各别内证,言后诸圣法皆是此种类,是故名为苦类智忍。云何苦类智?谓此无间无漏智生,审定印可,苦类智忍,是名苦类智,如是于余谛中随其所应,诸忍诸智尽当知。
上篇:静虑律仪所摄业 | 下篇:具足 |
弟子对师尊所应奉行之礼仪与劳务。道宣律师所撰之教诫新学比丘护律仪中,列举事师法五十一项,如在师前不得受人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