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时代益州(四川)成都人。精通阴阳历算,且能文,性颇谲诈。年少时于益州野安寺从亡名禅师为沙弥,不耐清苦,佯为狂放,诸僧讥耻之,遂赴长安。天和年中(566~571),造作谶纬,预言世事。又仿效太玄经作“元包”一书十卷,另著有齐三教论七卷。武帝即位后,元嵩上书诋毁佛法,自此还俗,并与道士张宾进言废毁寺院及僧尼,帝颇信重之,遂有毁法之举。后不知所终。[广弘明集卷七、续高僧传卷三十五、周书卷四十七、北史卷八十九] p629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善友具足】 p1141 瑜伽三十五卷十二页云:由四种相,当知菩萨善友具足。谓诸菩萨所遇善友、性不愚钝,聪明黠慧,...(术语)佛之德号。以具甚深无量之智慧故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无量慧世尊,受彼众人请。赞阿弥陀佛偈曰:十方三世...亦名:五种长物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多论,五种长物:一、重宝;二、似宝;三、若衣、衣财,应量已上;四、一切...本化,谓久远实成“本佛”之教化。本化四菩萨,指佛在久远本时所教化之四位菩萨。法华经卷五从地踊出品载,佛入灭后...【外尘】 又称外境。自认识作用而言,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摄取的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复次依法修三摩地者瑜伽地,云何当知?此地略有五种,谓持、任、镜、明、依。持者,谓已积集菩提资粮,于暖等位依诸...(人名)唐洞山价禅师之法嗣,京兆府蚬子和尚。不知何许人。印心于洞山。俗混于闽川。不畜道具,不循律仪,冬夏唯被...(术语)身之相貌也。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一)因明用语。于因明中,指自己认知之作用。[因明正理门论] (二)又作自体分。指唯识家于心之作用所立“四分”之...(印相)八字文殊轨曰:定慧(左右手)并仰开云云。...(经名)又名昙钵偈Dharmapāda,二卷,法救尊者造,吴维祇难等译。即法句譬喻经中三十九品之法句,凡有七百五十二...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
问: 请问法师:如何在一呼一吸间来念佛号呢?是一吸诵一句,一呼诵一句吗? 大安法师答: 如果你坐在那里,按呼吸...
《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即是尸罗。 这个持戒是怎么定义呢,从损害他,就是你要避免两...
人生活在人群中,都希望对自己、对他人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可是要怎样才能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这一条就是告诉我们:...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止在毗舍离城外林中。当时世尊向比丘们开示:往昔我尚未成佛时,住大畏山修行。一般人进入大畏山...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
贫穷之人是由于多生多劫没有种植善因,所以今生穷苦潦倒、饥寒交迫。大家都很害怕贫穷,这固然是人生当中的困境、逆...一劝世人行孝道 父母恩情比山高 在家孝养爹和娘 胜如远处把香烧 二劝世人休争强 强人做事强人当 强中更有强中手 哪...
一、绪论 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何径出轮回而趋佛果,是每一个佛教徒需要迫切承办的问题。佛...
卫元嵩
【佛光大辞典】
上篇:卫士度 | 下篇:卫塞节 |
得病有三种因缘不同。 一者、四大五藏增损得病,如前说。 二者、鬼神所作得病。 三者、业报得病。...
善友具足
无量慧
长物五种
本化四菩萨
外尘
持任镜明依
蚬子
身相
自证分
阏伽印
法句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如何在一呼一吸间念佛号

持戒是怎么定义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世尊示苦行非道
河边的苹果

饥寒困苦爱易除,义无反顾往极乐
十劝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