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唐洞山价禅师之法嗣,京兆府蚬子和尚。不知何许人。印心于洞山。俗混于闽川。不畜道具,不循律仪,冬夏唯被一衲,逐日沿江岸,探掇虾蚬,以充其腹。暮即宿于东山白马庙纸钱中。居民目为蚬子和尚。华严静禅师与之往来唱歌。后不知所终。见五灯会元十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分别我执】 p0384 成唯识论一卷五页云:分别我执,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谓由佛菩萨之本体示现种种身以济度众生。此种思想系源于法华经之“本迹二门”,与大日经之“本地加持”说,如法华经...【室洒】 旧翻弟子,新云所教。南山曰:学在我后名弟,解从师生名子。天台云:师有匠成之能,学者具资禀之德,...济缘记·释受戒篇:“七众戒,即五[戒]、十[戒]、具[戒],该七众故。”(业疏记卷一二·一五·一一)...又作病僧解释。丛林中,僧侣因病,至三日以上不愈,可移至延寿堂(专为疗病之处)疗养,其时,该僧之乡人道旧或其余...(术语)定散二业之一。散心而营之善业也。往生要集下末分别念佛为定、散、有相、无相之四业。...【除遣所知境界】 p0911 瑜伽七十三卷六页云:问:若所知境、无常积集;相续无量,多不现见;云何修观行者,缘...【正行真如作意】 p0505 显扬三卷九页云:七、正行真如作意。谓如前说,乃至于清净行,思惟道谛。既思惟已;欲令修...即佛陀在毗耶离国庵摩罗树园,对宝积童子所说之十七种净土。乃维摩诘经卷上佛国品所载。计为:(一)直心,菩萨之净土...(术语)又名三昧王三昧。又曰三昧王。三昧中之最胜者。首楞严定之异名也。放光般若经一曰:其三昧名三昧王,一切三...(杂语)Viṣiṣya,又作毗沙耶。译曰境界,国。大日经疏十曰:怛他竭多,如来也。毗舍也,境界也。如来之境界,所...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徵,明理晈然,而信寤者鲜。既共生此...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
古时候有个财主,从拥有九十九只羊的那一天起,就眼巴巴地盼望着能再添上一只羊,好凑够一百只。 一天深夜,他辗...
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话题,说了一句:多心好。身旁一人问:和尚以前不是说多心不好...知识,是理论上的见闻。修养,是实践中的体验。 学佛法行者,固然须要有渊博的知识;但是,见闻知理,如果不能融和...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 一个品德不好的人,就会...古人说:覆水难收。讲话就像泼水,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回,讲过的话也一样收不回来,所以一句话要出口以前,不能不慎...
如果有一个人,我们没有惹过他,但他一直给我们出难题,那我们就应当生惭愧心,请诸佛菩萨加被。也许我今生没有惹过...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看一心不乱这四个字,这个众多的解释非常多,一心不乱,怎么谈?一心和不乱它的表述的是是样的一种...
蚬子
【佛学大辞典】
上篇:辟鬼珠 | 下篇:蜎飞蠕动 |
指如来的觉悟。因其不可思议,故云妙,至高无上,故云无上。...
分别我执
垂迹
室洒
七众戒
病僧念诵
散业
除遣所知境界
正行真如作意
十七种净土
王三昧
毗舍也
【大藏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推荐】家里有这种情况,赶快给他念经做好事
你是在饮用一杯「咸水」吗

念头虽多不乱就好
白云法师: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
有八种话不能讲

为什么我们会莫名喜欢或讨厌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