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adhi?īla,巴利语 adhisīla。又作增上戒学、戒学。系三学之一。盖戒律可助益修善,并防止修行者身、口、意之恶业,故称戒学;以此法力强胜,故谓之增上。资持记卷上一上(大四○·一六八中):“增戒学者,出世正道,增上胜法,非谓渐制而言增也。”又戒、定、慧三学之关系,戒学乃定学之助缘,而以慧学为结果;故三学之间具有缘(戒)、因(定)、果(慧)之关系。 p596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语沙弥,华译息慈,即止息世情以实行慈济。...(职位)禅林之职名。此职副于寮主而扶持之,作点检寮内之扫除及道具之有无等事。见僧堂清规五。...(杂名)佛教谓围绕须弥山四方之外海为四海。...(术语)谓凡夫之心流荡于六尘之境,一刹那亦不止住者。唯识论六曰:云何散乱?于诸所缘。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术语)小乘四果之圣者中,前三果谓之有学,第四果谓之无学。以前三果尚有可修学之道故也。法华玄赞一曰:戒定慧三...【憍醉】 p1331 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言憍醉者:谓与三憍共相应故。...指人之身体。人体每有待于食物、衣服等之资养而生存,故称有待。摩诃止观卷四上(大四六·三六上):“有待之身,必...【行自性】 p0606 瑜伽五十三卷十六页云:问:何等是行自性?答:此亦六种。如前应知。又此行相、由五种类,令...凡八卷。唐代道宣撰。略称四分律羯磨疏、四分律业疏、业疏。收于卍续藏第六十四册。本疏乃作者广释其自着之四分律删...主张诸法仅有假名而无实体之宗派。小乘经部、成实宗即是。乃北齐大衍所立四宗,北齐护身寺自轨法师所立五宗,南朝陈...亦名:作法摄衣界结法除村、结衣界羯磨除村、不失衣界结法除村、衣界结法除村 子题:除村有五义、除村、村外界、空...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嘉兴藏流通本)...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
身有三种过恶。杀生、偷盗、淫欲这三种过恶。我们身要不杀、不盗、不淫,断除这三种过恶。 不杀生前边给大家说了,...我们的心─了别外境主要是前六识,这当中前五识是明了,第六意识分别。比方说:我现在看到这个花,我非常欢喜,我心...问:想请教一个说来简单,却很难做到的问题,那就要如何认清自己? 答:在我指导修行时,「认清自己」的层次分为 自...
蒙山,在四川省雅州府名山县。这座山的前面,有一个最高的山峰,叫上清峰,产生甘露的。不动法师就在这个地方修道,...沩山禅师睡觉醒来,仰山来问安,禅师便翻身面向墙壁。仰山说:和尚为何这样做?沩山起身,说:我刚才做了一个梦,你...
有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小孩苦恼,都已经十六岁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
普贤大士之德集中就体现在他的十大愿王。在《普贤行愿品》里面,普贤菩萨先是赞叹如来的种种殊胜的功德,如果要广为...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祇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说人死有后...
增戒学
【佛光大辞典】
上篇:增忍 | 下篇:增吽 |
即种种邪见,共计六十二种,系古代印度外道之妄执。有关其分类,于诸经论中所说各异。注维摩诘经卷二(大三八·三四...
息慈
副寮
四海
散乱
有学
憍醉
有待
行自性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
假名宗
摄衣作法界结法除村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淫心不除,不可能出离生死尘劳
第六意识的病根
圣严法师《如何认清自己》

蒙山施食仪白话解释
解梦

真正的男子气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