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6~1452)日本真言宗僧。赞岐人,俗姓安艺。于赞岐与田寺出家,妙达密藏,兼通绘画、雕刻等,学德出众。后小松天皇归信之,于应永十九年(1412)敕任为“权僧正”,并赐佛舍利、金磬、水晶念珠等。师尝发愿营造兴隆一千寺院,故凡遇荒废之神社、寺院,辄精勤修复之。享德元年示寂,世寿八十七。 p596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不律仪所摄业】 p0334 瑜伽九卷七页云:不律仪所摄业者:谓十二种不律仪类所摄诸业。何等十二、不律仪类?一、屠...把香水一类的东西涂在身上。...(术语)勘定事之是非也。碧岩四则曰:勘破了也。...【得有四种所得法则有六种】 p0997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八卷四页云:然得、总有四种。一、在彼法前,二、在彼法后,...(术语)离一切疑结之定心也。见智度论四十七。...(名数)有三说:(一)成实论之说。于见道前立二人,一随信行,二随法行。是钝利之二根也。大果经中,见道前分为二...【数施设建立】 p1335 此声明处六相之五。瑜伽十五卷二十二页云:云何数施设建立?谓有三数声相差别。一者、一数,...为七种生死之一。谓第十法云地之菩萨,未断最后一品之无明,故尚有一次之变易生死,称为有后生死。[翻译名义集卷六...【行差别】 p0606 瑜伽九卷十九页云:身行云何?谓身业。若欲界,若色界。在下,名福,非福。在上,名不动。语...凡十二卷(分上、中、下三卷,每卷又各有四卷)。唐代道宣撰。略称行事钞、六卷钞、四分律行事钞。收于大正藏第四十...(流派)Lokottaravādinah,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第二百年自大众部中分出。此部所说者,世间之法,为自颠倒惑业而...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
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最终在菩提树下证得了无...有位大学教授给大学新人的信中曾说:想拓展人文视野,最好的办法是打开你的眼睛。他说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学会孤独。 ...
问: 祖佛大意,贵在心行;采义徇文,只益戏论。所以文殊诃阿难云: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争如一念还原,深谐遗...【惠能】 人名,为禅宗第六祖。六祖降生时,有异僧到他家中拜访说:夜来生儿,可名惠能!惠能的父亲叩问其义,僧说...
我们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你们跟师父们不一样的,净土部的师父天天念佛,天天念经。因此你们这次来这里打佛七...1.不杀生是培养慈悲心的第一步。 2.人皆贪生怕死,将心比心,动物何尝不是? 3.素食减轻肠胃负担。 4.约束自己移转...
《杂譬喻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个老母亲唯一的儿子得病去世了,她悲痛万分,心想:唯一的儿子都死了,没人...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重则动手打人。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顾他人伤心,瞋心一起,...
增吽
【佛光大辞典】
上篇:增戒学 | 下篇:增长天 |
系天台宗修习止观所立十法界之一。如维摩诘经所说,以邪相入于正相,即对诸外道之妄见不起动摇而观行三十七道品,视...
不律仪所摄业
涂香
勘破
得有四种所得法则有六种
散疑三昧
十八有学
数施设建立
有后生死
行差别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说出世部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

因最初多闻之力而成就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十二画)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
吃素的30个理由

有勇气死,何不更好地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