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九卷十九页云:身行云何?谓身业。若欲界,若色界。在下,名福,非福。在上,名不动。语行云何?谓语业。余如前应知。意行云何?谓意业。若在欲界,名福,非福。在上二界,唯名不动。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得非得差别】 p0995 大毗婆沙论一百五十八卷一页云:问:得、非得、何差别?答:名卽差别。谓名得、名非得。复次...意即阿弥陀佛去此不远;言极乐净土虽离此西去十万亿佛土,然由法味观念上观之,则去此座不远。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一同戒 二同见 三同行 四身慈 五口慈 六意慈 次四摄而辩六和敬者。菩萨既能善用四种同情之法。摄得众生为成就...(术语)深秘之行业也。为初地已上之行业。金光明经一曰:十方诸佛世尊深行菩萨之所护持。...(名数)依眼耳鼻舌身之五根而生,缘色声香味触五境之心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此为六识中之...释词者,谓诸菩萨所行布施,所以名施波罗蜜多者,谓由大施故离过故离垢故,名施波罗蜜多。大施者,尽舍一切内外事故...(饮食)阿揭陀之略。译曰无病。出于可洪音义四。...【缘起差别四种】 p1303 俱舍论九卷十一页云:又诸缘起,差别说四。一者、剎那,二者、连缚,三者、分位,四者、远...(堂塔)应于增益等法,各安置其所尊,而为护摩修法之处。...【二种愚夫之相】 p0034 瑜伽八十五卷七页云:复次有二种愚夫之相。何等为二?一者、于所应求,不如实知。二者...【善不善法强盛因缘】 p1148 瑜伽六十六卷十六页云:由五因缘,善法强盛。何等为五?一、加行故。二、宿习故。三、...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净土宗经典对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与相状,有着虽简约但甚为透辟的陈述,为我们了解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提供了思路,亦...
往生者顿然跟佛的境界相同。这个净土法门它很强调一念,你这个信愿持名一念契入到弥陀大悲愿海,你就得到了阿弥陀佛...鸯掘摩罗闭关洞 在佛陀时代,印度境内的憍萨罗国,发生了一桩恐怖万状的事件,这一事件,震动了全国的人民,也几乎...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我们看第三个意业。前面是身口,身口当然是共于五戒的,这个意业就不共于五戒了。我们看看它的内涵。 这个意业的调...
法国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家境清寒,长大后嫁给一个公务员,对她的家庭而言,这已经算不错,但婚后她却天天闷闷不乐...有一天,佛陀在毗舍离国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向诸比丘说法。 过去世中,有一丑陋至极的夜叉鬼,一日,大剌剌地坐在...
佛陀往昔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一日,舍利弗尊者在耆阇崛山中僻静处补旧衣。当时,有一万位梵迦夷天人...
行差别
【法相辞典】
【行差别】 p0606
上篇:行自性 | 下篇:行苦相 |
禅林用语。又作嗔斗[口*后]地。为宋代之俗语,意谓如烈火般之猛怒。瞋,即忿怒;斗,即狞视;[口*后],即怒吼;地,...
得非得差别
去此不远
六和敬
深行
五识
释词
阿揭
缘起差别四种
护摩堂
二种愚夫之相
善不善法强盛因缘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安法师: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当知此人唯得大利
鸯掘摩罗:从杀人魔到佛陀弟子

对自己和对别人要用不同的标准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中了二只箭
慈心化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