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āsrava-ksaya-jñāna-bala。 即了知永断烦恼惑业而不再流转生死之智力。为如来十力之一。又作知永断习气智力、结尽力。漏,烦恼之异称。即如来自知诸烦恼已一一了尽,不再受轮回之苦,又如实了知他人断除烦恼与否之智力。[俱舍论卷二十九、大智度论卷二十五](参阅“十力”361) p582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图像)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曰:此青颈观自在菩萨画像法,其三面。当前正面作慈悲熙怡貌,右边作师子面,左边...出自宗密之普贤行愿品疏钞四种念佛之一。端正身心,观想佛身相好庄严,称为观想念佛。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九、卷十、坐...禅林用语。格,指一定之标准。出格,又作越格,谓超出标准,乃超群之意。故禅林每谓超越一般凡常之见解为“出格见解...梵语 srota-āpanna,巴利语 sotāpanna。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之圣果。又称初果。即断尽“见惑”之圣者所得之果位。...(杂语)译曰与山。鹦鹉鸟之名。佛本行集经三十二曰:有二兄弟鹦鹉之鸟:一名摩罗祁梨,隋言鬘山。一名臊陀祁梨,隋...【诸菩萨智】 p1349 瑜伽七十四卷十六页云:问:诸菩萨智云何?答:于所知境,通达尽所有性故。...梵语 jeyāvarana。指执著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又作智障、智碍。为二障之一,“烦恼障”之对称。谓众生由...全一卷。宋代僧无门慧开撰,弥衍宗绍编。全称禅宗无门关。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慧开抄录古来闻名之公案四十八则,...指为二识以上共通之所依者。若就前七识而论,则前五识之四依中,除同境依外,其余之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均为共依...(名数)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众生也。一、志...亦名:破戒和尚授戒 资持记·释足数篇:“受戒法中,有从破戒和尚受戒,后生疑问佛,佛为决之。生疑有四,故成四句...●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观音菩萨的法门一共涵纳七个法门,至深的是《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以及《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法门,那么,初入...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的回答总是:想追求幸福和快乐。 幸福和快乐到底在哪儿呢?是...地藏比丘(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号乔觉。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
假设一下,当我们身处深山之中,远离世间的诱惑,这个时候是不是能够做到心如止水呢?或许可以。但是一旦踏入滚滚红...莲池大师所作《戒杀放生文》,精辟圆顿,事理兼备,悲心痛陈戒杀放生之利害,唤起众生慈悲好生之本性,是一篇绝佳的...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降诞清季,童真入道,广参丛林宗匠,融通宗门教下,先挑临济法脉,后因病苦舍禅归净,临终预知...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憍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八万天子得到了圣果。众比丘禁不住赞叹:善哉!善哉!世尊以殊胜...
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是自己的法门最殊...
漏尽智力
【佛光大辞典】
上篇:漏尽比丘 | 下篇:漏尽智证明 |
位于日本东京文京区。第一任校长为文学博士井上圆了,因受西洋哲学思想之刺激,遂致力于东方思想之复兴与佛教哲学之...
形像
观想念佛
出格见解
须陀洹
臊陀祁梨
诸菩萨智
所知障
无门关
共依
十六大力
从破戒和尚受戒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圣严法师《持诵观音圣号的法门》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地藏比丘其人其事

出去走一走,才知道自己有没有定力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白话解释

完美逆袭病苦的彻悟大师

血肉施蚁的乌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