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众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众生,名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于诸众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为意力。三、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诸法甚深之法义,名为行力。四、惭力,菩萨能以惭愧之故,远离一切罪业,兴同起种种善法,名为惭力。五、强力,菩萨于一切障难中能坚忍而不为非行,名为强力。六、持力,菩萨于所受之法,悉能演说开导,而无遗忘,名为持力。七、慧力,菩萨有大智慧,照了诸法皆空,千亿魔兵,不能恼之。名为慧力。八、德力,菩萨修无欲行,具诸功德,离诸染着,名为德力。九、辩力,菩萨有大辩力,于百千劫随解诸法,所说无碍,名为辩力。十、色力,菩萨色相端正,若帝释梵天及四天王至菩萨所,一见之顷,黯然无色,名为色力。十一、身力,菩萨之身,坚固清净,犹如金刚,火不能烧,刀不能断,于外道中最高特胜,名为身力。十二、财力,菩萨于众珍宝随所念愿应时即至,名为财力。十三、心力,菩萨知诸众生性欲,能一其心顺而化之,名为心力。十四、神足力,菩萨化导众生能以神通具足之力,即现神变,度脱之,名为神通力。十五、弘法力,菩萨于诸佛之法能广为一切众生宣说,使众生闻之而不断绝,信受奉行,等除众苦,名为弘法力。十六、降魔力,菩萨修习禅定,承顺佛旨,能伏众魔,名为降魔力。见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山名,华译为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在印度的南海岸,相传为观音菩萨的道场。...(术语)观世音之慈眼普观一切众生谓之普眼。大日经疏五曰: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约...Huineng 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一作慧能。俗姓卢,范阳(今北京大兴)人。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受缘爱】 p0725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八页云:复言;世尊!如说无明为缘生爱,又复说言受是爱缘。若唯无明是其...1、指小乘的七贤,又名七方便位,或七加行位,都是声闻乘人在见道以前的修行位,其位是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乃就变易生死之名而释为三义,即:(一)微细之生灭称为变易死,因无常念念迁异,前变后易,故称变易。又变易是死,故...于农历七月十五日(夏安居最后之日),设百味饮食献供于佛者,称为腊佛。当日供养佛、菩萨之糕饼,即称腊饼。(参阅...【趣无动处行】 p1327 瑜伽九十七卷十八页云:若能厌离下地世间;当知定以无常等行,厌离制伏。于其上地所应得处,...目支邻陀,梵名 Mucilinda,巴利名 Mucalinda。意译脱王、解脱处。又作目脂邻陀龙王、目真邻陀龙王、目邻龙王。住于...【内缚与外缚有别】 p0367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一页云:复次由五种相,愚夫内缚与彼外缚、而有差别。谓彼外缚、为色一...【四种想】 p0403 瑜伽十四卷八页云:又有四种想,为先戏论缚。一、于小欲中想为先戏论缚,二、于大色中想为先戏论...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
问: 怎样让我手下的员工学佛? 悟光法师: 欲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你刚好用佛法领导大家,刚好用爱心来领导大家...要知道我们累劫的冤亲债主在恶道里没有能力解脱,完全靠我们以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修行,来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但...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盖从无始劫以来,迷而不觉,今一旦知愧,已是三四十岁。若更因循,更有百年,亦顷刻而...对于邪淫的意乐(意乐,包含想、动机和烦恼三方面意思编者),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际上邪念一动,就是...
原文: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发大心,要在此世间度人。九年至山被光呵斥,似乎转念。故后,其子讣来,言睡三日,...
农历七月廿一日,为普庵祖师圣诞。他曾发菩萨大愿,凡有安神、请佛、安宅、外出等等冲煞禁忌之日,诵此咒一或三遍,...
云何是心?曰十法界是。云何是十法界?曰地狱,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是。云何是地狱...
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著称于业内。那时的他,虽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也成熟干练,但摸爬滚打许多年,事业不...
十六大力
【佛学大辞典】
上篇:十六观 | 下篇:十六大天 |
又名八颠倒。即凡夫执有为生灭之法为常、乐、我、净,二乘行者执无为涅槃之法为非常、非乐、非我、非净,故又称为凡...
补陀落迦
普眼
惠能(638~713)
受缘爱
七贤
三种变易生死
腊佛
趣无动处行
目支邻陀龙王
内缚与外缚有别
四种想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当代学佛人的困惑
化解冤亲债主的方法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
邪念一动,就是罪业

凡夫应当先求往生后才来度人

普庵祖师与普庵咒

一切唯心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