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欲未来世之众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此十六种之观门: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谛观落日,使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将没之状,如悬鼓形,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了了,此名日想观。二、水想观,次作水想,见水澄净,亦使明了无分散之意,既作水想已,当作冰想,既见冰已,作琉璃想。此想成已,则见琉璃地内外映彻,是名水想观。三、地想观,四、宝树观,五、八功德水想观,六、总想观,七、华座想观,八、像想观,九、佛真身想观,十、观世音想观,十一、大势至想观,十二、普想观,十三、杂想观,十四、上辈上生观,十五、中辈中生观,十六、下辈下生观。详见观无量寿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切众生都是佛子,但凡夫只是外子,二乘是庶子,菩萨才是真子。...【菩萨三无漏根】 p1131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一页云:问:诸菩萨未知欲知等三根、云何建立?答:于胜解行地,建立初根...Huiguo 唐代密宗僧人。因常住青龙寺东塔院,世称青龙寺和尚。俗姓马。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9岁随昙贞...【无罪法】 p1051 法蕴足论七卷十三页云:云何无罪法?谓三妙行,三善根,十善业道,是名无罪法。 二解 品类足论六...指诸法之体性与作用。体,即体性,不变之真理实相,无有分别;用,即作用,差别现象之具体表现。顿悟要门论卷下(卍...心内相和心外相。心内相是指心的本性,清净平等;心外相是指心随诸缘,而生种种的对境。...【无常与苦二句分别】 p1089 瑜伽六十七卷十五页云:问:若无常;是苦耶?设苦;是无常耶?答:诸苦、皆无常;有无...(名数)一、吐舌相。经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长舌者,不妄语之报也,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本门...(杂语)Bhādrapadamāse,又曰跋捺啰婆娜么洗。又曰婆达罗钵陀、跋陀娜婆娜。译曰六月。婆捺啰婆捺为星宿之名,么...乃谓十一种苦行之方式。即:(一)阿练若(无诤声,适修行之闲处),(二)乞食,(三)一处坐,(四)一时食,(五)正中食,...(物名)禅林之目。印纸之类也。以小片纸朱印其寺号谓之印纸。见象器笺十六。...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
佛陀带领弟子们在王舍城弘法时,弟子们心有所感地对佛陀说:世尊!跟随着提婆达多修行,生生世世都被悲愁、苦恼所缠...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什么叫做圆通?圆通它是一种解脱境界,圆就是圆融,通就是通达。为什么...
当我们提起戒律这个名词,对现代讲究自由,很不喜欢受约束的人,最初听起来,很可能会觉得是老古板的一种束缚,或者...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幸福生活,相反,痛苦却随之摩肩接踵而至,甚至丢了性命。对此...
一天早晨,一个农人挑了一担菜进城去卖,在街上,农人拾到一叠钱,他点了一下,共有15张。 回家后,农人把15张钱交...
问: 恳请师父解惑,我理解:此心作观音菩萨,此心是观音菩萨,自心作,自心是,所谓周遍法界,众生千万处念,菩萨...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佛陀时代,在舍卫国有五百位商人,为即将展开的航行寻宝计画,慎重而热切地商议着:大海!变幻莫测,虽藏有众宝,但...
十六观
【佛学大辞典】
上篇:十六会 | 下篇:十六大力 |
国名,即释迦佛所出生的国家,现在尼泊尔的西部。...
三佛子
菩萨三无漏根
惠果(?~805)
无罪法
体用
二种心相
无常与苦二句分别
十神力
婆捺啰婆捺么洗
十一苦法
俵子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善恶猕猴缘

「圆通」的解脱境界

了解戒律真正的意义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推荐】天赐养老钱

向观音菩萨求子是如何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