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srota-āpanna,巴利语 sotāpanna。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之圣果。又称初果。即断尽“见惑”之圣者所得之果位。全称须陀般那。又作须氀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钵囊、窣路多阿半那。旧译作入流、至流、逆流。新译作预流。入流,意指初入圣者之流;逆流,谓断三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之流。又初证圣果者,预入圣道之法流,故称预流。须陀洹分因果二位,自入“见道”初心至第十五心之间,为趣向须陀洹果之因位,称须陀洹向;“见道”之终,即第十六心之位,而对于前之向位则称须陀洹果,为声闻乘四圣位中之正果初位。又依五教章通路记卷五十,将预流果之人分为三类,即:(一)现般预流,乃三界“修惑”皆断尽,得“无学果”证般涅槃者。此属利根之机。(二)现进预流,由进修而断欲界“修惑”之前六品乃至九品,证“一来果”,并证“不还果”者。属中根之机。(三)受生预流,指于一、二生或七返人天往来受生者。属于根器较钝者。[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俱舍论卷二十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六、华严五教章卷三](参阅“四向四果”1683、“预流果”5701) p536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杂名)又云迦利邸迦,歌利底迦。月名。...【何故施】 p0706 瑜伽二十五卷十七页云:何故施者:或慈悲故而行惠施。谓于有苦。或知恩故而行惠施。谓于有恩...(名数)即生法二身,名异义同也。大乘义章十九曰:自德名真,随化所现,说以为应,真则是其法门之身,应则是其共世...【恼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恼者恼怒,于忿恨之后,遇违逆事,因而爆怒,凶狠暴戾,有如蝎子螫...【慈愍观初修业者应如是取相】 p1269 瑜伽三十二卷十二页云:依慈愍观初修业者、于外亲品怨品及中庸品,善取相已;...(1629~1709)明末清初黄檗宗僧。福建晋江人。号悦山。二十三岁出家,二十九岁东渡日本,参谒木庵性瑫于长崎福济寺...在须弥山四周有四个大洲,东边的叫东胜身洲,南边的叫南赡部洲(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地方),西边的叫西牛货洲,北边...(明王)乌刍沙摩明王有解秽真言,遂以为厕神。...(经名)三十卷,唐菩提流志译。罥索观音之本经轨也。...子题:四轮摧八难、杀人药、佛待病设药、五药 戒本疏·正果五篇:“但五非四六者。(一,昔解)如昔解云,药法有五...谓菩萨七种殊胜之辩慧。又作七辩。(一)据大品般若经卷八幻听品、大智度论卷五十五所载,七辩为:(1)捷疾辩,于一切...(印光大师校印版本)...净土十疑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一般人多半认为心中的想法并不等于行为,要确实做出不当的行为才会造成坏的结果,因此会有人说:我不做什么,想一想...问: 现代人小孩生得少,甚至不生,有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姊妹,独享父母的爱,却少了忍让的机会,有专家...
了解了心作心是的道理之后,我们该怎样去修学净土一法呢?实际上就不需要向外去寻求啦!你建立这样坚定的信念之后,...问: 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
明浚。俗姓孙,齐人(今山东一带)。平日以诵《金刚经》为功课。唐高宗永徽元年(650)二月十二日夜晚,突然暴毙,...
我们要想求福德的话我们多分是求解脱的,但是我们也求福德,在你回向的时候,你要特别地回向。回向得愈大,功德辗转...
命运多舛的念佛人,更要在念佛上多下些功夫。我们的拂逆比起其他人可能会多一些,但是要相信这些拂逆,既能成为我们...散漫可以分为头脑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头脑的散漫就是没有组织力、没有计划,说得好听叫做随缘,说得不好听就是没...
须陀洹
【佛光大辞典】
上篇:须臾 | 下篇:须陀素弥王 |
(杂名)释尊之尊号也,释尊为世间第一之勇雄,故称世雄与释雄。...
迦利底迦
何故施
真应二身
恼心所
慈愍观初修业者应如是取相
道宗
四大部洲
厕神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戒本但置五篇不立四六
七种辩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圣严法师《好念头,坏念头》
圣严法师:对小孩的爱与宠应如何拿捏

钝功熏修老实念佛
大安法师:念佛可消业障,为什么高僧大德还会有病

诵《金刚经》十万遍往生净土

就这个回向心,这功德就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