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禅林中,特指大悟。又作彻地、彻底大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天台德韶章(大五一·四一○上):“诸上坐经尘沙劫不说,亦未曾欠少半句,应须彻底会去始得。”槐安国语卷五(大八一·五五六下):“不知何日何时得撞着真正大机大用宗师?被一喝彻底去,呻吟懊恼。我每闻之,不觉失笑。”此皆表示透彻佛祖大道之旨。此彻底乃源自三兽渡河之譬喻。据优婆塞戒经卷一载,有兔、马、香象三兽俱渡恒河之水,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而香象则尽底。恒河水喻十二因缘,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故彻底即指能拔一切烦恼习气根源。[传光录卷上摩拏罗尊者、大鉴禅师小清规、普照国师法语卷上] p600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饮食)Madya,酒之总名。俱舍论十四曰:酝食成酒,名为窣罗。酝余物所成,名迷丽耶酒。即前二酒未熟已坏,不能令...指法会圆满日。即法会期满,众人散去之意。为“启建”之对称。幻住清规圣节满散疏(卍续一一一·四八九下):“启建...【趣向事】 p1326 瑜伽八十四卷十三页云:能生五趣;于诸趣中,能和合故;名趣向事。...(术语)总该万有事理之语,法者自体之义,轨则之义,万有之事理,一一有自体,具轨则,故皆名法。乃至龟毛兔角毕竟...(杂语)Tathā,又作多咃,译曰如,灭。智度论四十八曰:多他,秦言如。可洪音义十五下曰:多咃,此云灭谛,或作多...行事钞·随戒释相篇:“食处成众。(一、互食非众)善见,要别请四人俱受成众,即座上一比丘覆钵不食,待余三食竟后...【阿奢理贰】 西域记云:唐言奇特。...(传说)智度论十一举翻名,谓之华色比丘尼。毗奈耶杂事存梵名,谓为嗢钵罗苾刍。又分别功德论谓之莲华色尼。是为同...(杂语)谓僧徒也。释氏要览上曰:智度论云:涅槃有三门:一空门,二无相门,三无作门。何者空门?谓观诸法,无我我...《入菩萨行论》,是说明菩萨如何修行的要典。中国西藏佛教前弘期,曾由印度一切智天同西藏吉祥积,依据迦湿弥罗国本...梵名 ākā?ānantyāyatana,巴利名 ākāsānacāyatana。又作阿竭禅天、虚空知天、空知天、空无边处地、空无边处...十善业道经...十小咒...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
成差。天见是宝严地,人见是水,饿鬼见是火,鱼见是窟宅。故知前尘无定相,转变由人如云:境随业识转,是故说唯心。...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佛法修习的核心,他们认为行禅、坐禅和听闻佛法就是修行。那也没错,但这些仍只是修行的外在形...
德山棒,临济喝,开创了禅宗宗师的棒喝教学法。临济义玄禅师是临济宗的祖师,他早年在黄檗禅师门下习禅,因此承袭了...有兄弟俩,一起外出经商。然而,在半途遭遇了恶人,他俩身上的钱财被洗劫一空。前程灰暗,归途遥遥,兄弟俩人绝望至...
印祖一生非常强调家庭教育。有一次也就是1932年,他在苏州报国寺闭关的时候,有一位皈依弟子叫今非,到报国寺请经书...
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静下心仔细思考的问题,而在古人看来,与至亲交往,理应记住《礼记表...
在座的各位,今天非常有缘,如果人与人之间天地这么大,众生如此的广,没有因缘呢就是没办法见面。那我们今天能够有...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萨戒,也是以五戒为基础。何谓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彻底
【佛光大辞典】
上篇:彻夜坐禅 | 下篇:彻悟 |
古印度王朝。自西元前三一七年至前一八○年顷,计历一三七年。西元前三二七年,希腊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ros)远征...
末陀
满散
趣向事
万法
多他
别众食戒约食处成众辨犯
阿奢理贰
华色比丘尼欲先见佛
空门子
入菩萨行论
空无边处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信心铭

境随业识转,是故说唯心
与法同住世间

印光大师的棒喝教学
要选择希望还是绝望

【推荐】儿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请书送人大得多

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