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ksuma。又作菆摩、须摩、刍摩迦、苏摩、谶磨。即麻衣。慧琳音义卷三十一(大五四·五一四下):“刍摩衣,上测俱反,梵语正言菆摩。菆音邹,唐云麻衣也。”[大唐西域记卷二、玄应音义卷二] p591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名数)以日月之四翳譬四结也。一云,欲结也。二风尘,瞋结也。三烟,痴结也。四阿须伦,利养也。云等四翳使日月不...【本性灭】 p0531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本性灭,谓真如。...【极推寻】 p1196 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页云:极推寻者:谓取彼随好故。又云:极推寻者:谓伺察心。...(术语)梵语曰阿婆拿Svayam,对于作为而云,自然之义。阿怛摩Ātman,对于他而云,自己之义。见梵语杂名。...梵语 purusa。意即“人”,指个人之精神本体。又作神我谛、我知者。或单称“神”、“我”。印度数论学派所立二十五...亦名:说法二相 子题:止相、行相 行宗记·释持犯方轨:“佛说法有二种:一、 止相 ,二、 行相 。谓息一切恶名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肇论曰:秦言无上正遍知。道莫之大,无上也。其道真正,无法不知,正遍知也。苑师云:...(杂名)内四供之西北二供也。秘藏宝钥上曰:金宝法业歌舞人。...(术语)数论派立二十五谛。其第一曰自性冥谛。此有萨埵,剌阇?答摩之三德。...即以蛇、绳、麻三种,比喻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之义。喻执著有实我实法之遍计所执,是为见绳为蛇之...(一)指净智相与不思议业相。净智相,为依法力薰习,而如实修行之结果。由此净智相而现一切胜妙之境界与功德之相,利...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
自古以来,世上的百岁高僧很多。其中有三位老和尚,两位年逾百岁,一位九十岁。这三位老和尚一生念佛精进,慈悲念佛...
海阳禅人,远参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请益云:弟子某,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结法侣若干人,同会一处,专修...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五蕴炽盛等,总称为八苦。苦是...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 唐朝延载元年(西元六九四年),京城来了一个女人,自称是圣菩萨,此人为求名闻利养,...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大戒是哪三坛?恐怕还有许多人不清楚。说沙弥戒,还不知道是怎...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 当时,世尊为比丘们开示:现在要为大众解说,修习四种善...各地纷纷出土佛舍利,这是当今中国佛教界的一种重要现象,我认为佛舍利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的意义。 首先,舍利...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比较少见。但发现,念法华经和华严经感应录中,普贤菩萨的感应...
刍摩
【佛光大辞典】
上篇:福德 | 下篇:盖楼 |
意识之别名。略称事识。大乘起信论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总称为意识,能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境及内...
四结
本性灭
极推寻
自
神我
佛说法有二种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歌舞人
雨众三德
蛇绳麻
二相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三位百岁高僧的念佛开示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学佛人都应牢记的六则典故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舍利的丰富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