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本性灭,谓真如。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三土之一。为度凡夫二乘化作之国土。申言之,即变化身之住土也。此中有净土与秽土之别。如娑婆者为秽土之化...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略称四不得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四位梵志兄弟...谓根机纯熟而堪受圆教之闻法。在天台宗中以圆闻为十信位之前、观行五品之初。若广泛言之,则“名字即”以上之闻法皆...相摄者,谓蕴界处一一自相即体自摄,如色蕴摄色蕴,广说乃至法处摄法处。...【舍苾刍律仪】 p0976 瑜伽五十三巻十二页云:问:有几因缘、苾刍律仪、受已还舍?答:或由舍所学处故;或由犯根本...【念根】 p0803 法蕴足论九卷五页云:云何念根?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诸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673~743?)唐代僧。京兆(陕西)人。师事华严宗三祖法藏,深究华严,为同门之上首。曾继续法藏未完成之著作华严...比丘三衣之一。为僧伽梨之异名。此衣必待割截而制,故称重复衣。或以此衣乃于郁多罗僧(上衣)之上所著之服,故称重...(术语)起信论所说六粗相之一。谓由业所感之生死苦果也。由恶业受苦果业报之系缚而不自在,故云系。起信论曰:六者...(一)总持之法门。总持,为梵语 dhāranī(陀罗尼)之意译,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有法、义、咒、...一见烦恼 二爱烦恼 次名色阴入界。及我等十六。而辨见爱者。若迷此假实二法。则倒想纷然。故三界流转无际。皆是烦...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乃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生速证佛果之妙门。诸大乘经,皆启斯要。净土三经,专明其致。...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这本《什么是佛法》是张澄基博士在美国佛教会的演讲词,(张澄基博士应该是往生了),由...如何理解佛教 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相对地,中...
(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律海十门》八戒近住分别门第四云: 一日夜不晚黄昏食,若过中食界限,乃至明日东方日出之间,于干饭、饼饽汤面等...问: 有的寺院开通网上皈依,说是为了方便世间人。世间人登录寺院的网站,填写个人信息,然后进行网络提交,寺院可...
一、由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广大故;三、由摄受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意乐广大故;四、由建立无上正等...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佛力之不同。禅、教、密等各宗,皆须断惑证真,方可了生脱死...
本性灭
【法相辞典】
【本性灭】 p0531
上篇:本性空 | 下篇:本性住种 |
出自合部金光明经卷三陀罗尼最净地品,指十地之菩萨犹有虎狼之畏,世尊为说十种陀罗尼咒,菩萨各诵持其咒,可度脱一...
化土
四不可得经
圆闻
相摄
舍苾刍律仪
念根
慧苑
重复衣
业系苦相
总持门
见爱二烦恼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净土一法乃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
慧律法师《什么是佛法》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

六祖惠能的19段偈语 句句直指人心
过午不食
网上皈依是否如法

菩萨戒的四种广大殊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