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略称四不得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四位梵志兄弟为避免无常之逼迫,遂于预知命终之期后,一人踊身空中,一人隐入市中闹处,一人遁入大海,一人走避山中,然皆无法免除无常之来袭,终究不免命终。佛于祇树给孤独园,以天眼目睹此一事缘,乃对诸比丘宣说此欲求经常年少、长年健康无病、长生不老、永生不死等四不可得之理。又本经之异译本有东汉安世高(148~170)所译之同名经,然今已轶失。[开元释教录卷十四、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二十四](参阅“四不可得”1659) p165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杂名)人与鸟也。显密二教论上曰:文随执见隐,义逐机根现而已。譬如天鬼见别,人鸟明暗。...阿弥陀佛之别愿。无量寿经中称之为四十八愿,二者相较,虽略有出入,然主旨则属一致。于后出阿弥陀佛偈中所举(大一...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对淫,制学离染行不净观等;对盗,制学少欲知足行;对杀,制修慈悲愍物;对妄,制修实语行等...【喜等觉支】 p1165 集异门论十六卷十页云:云何喜等觉支?答:诸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显色】 p1466 瑜伽一卷六页云: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暗、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又云:...乃悟入真理之意。此有大小乘之不同,二者虽皆系从假入空观,但小乘乃由分析诸法而了知空理(析色入空),大乘则由了...【染净二法】 染法、净法之并称。又称净法不净法。染,即烦恼污秽之义,是无明之法。净,即远离烦恼,清净之义,是...资持记·释受戒篇:“凡夫感戒,具有四过:一、欣下有羸,二、容退道法,三、容变二形,四、邪见断善。内凡已去,分...为唐初统理僧尼及道士之中央官府,掌理帐籍、斋醮等事,为僧官性质。原置于鸿胪寺之下。其后,僧官之权限渐被缩小,...(真言)谓加持五处之入佛三昧耶真言。见青龙轨上。...乃心识接触外境之总称。即眼识之用为见,耳识之用为闻,鼻舌身三识之用为觉,意识之用为知。大日经疏卷一(大三九·...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
修行即要时时保持这份静的境界,不管什么境界,我们都要将心境静下来。安定心念必须看自己修养的功夫,凡事不计较,...
佛陀先征问阿难尊者当下这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生起以后又在什么处所。把攀缘心生起的因缘跟它的处所,先提...火车就要启动的时候,一位老人急匆匆地踏上车门,一只脚不小心被车门夹了一下,鞋子掉在了车门外。火车启动后,老人...
云何菩萨其施清净?若诸菩萨殟波陀悭。 前面是讲广大,这个地方讲布施清净。说是什么样的因缘叫清净布施呢? 一个菩...
当一个年轻人要禅师说出如何做才能取得成功时,禅师指着寺庙里的一棵大树说,如果你能在十分钟内爬上去,我将告诉你...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马的说法。在《杂阿含经》里讲,马夫训练马匹,分刚烈、柔弱以及刚柔并用,如果这...
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
有人问我,师父说每天的24小时里有20个小时是在学习、行禅,只有4个小时是用来休息的,也就是23点到3点的时间。想要...
四不可得经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四不可得 | 下篇:四不可说 |
(经名)四卷,隋阇那崛多译,为喜王菩萨说观察诸法行之三摩地者。...
人鸟
二十四愿
四重戒对治行
喜等觉支
显色
入空
染净二法
凡夫感戒具四过
崇玄署
五处真言
见闻觉知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米老大的故事

【推荐】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怎么才是清净的布施

爬树之心

呆若木鸡的精神

七佛传法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