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6~?)辽道宗时之僧。云中(山西)人,俗姓杜。号法幢。初习儒学,兼学老庄。壮年出家,偏好禅寂,精研华严学。住五台山金河寺,钻研秘密瑜伽之法。著有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二卷,该书系依据一行之大日经义释、觉苑之演密钞,而主张显教与密教一致。于天庆(1111~1120)末年示寂,世寿不详。 p564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菩萨)具名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涅槃经二十一卷已下高贵德王菩萨品之对告众。佛对之说修行涅槃经十种之功德。涅...(术语)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欲未来世之众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p1306 瑜伽七十七卷五页云:若缘乃至所受所思契经等法,为一团等,作意思惟;非缘各别...梵名 Māndūkya-kārikā。又称圣传论(梵 āgama-?āstra)、高达帕达颂(梵 Gaudapādīya-kārikā)。为印度六...华译为教授、轨范师、悦众等,即矫正弟子们行为的比丘。四分律说有五种的阿阇梨,即出家、受戒、教授、受经、依止等...(杂语)清净之光明也。无量寿经下曰:日月清明。...(杂语)心者心髓也,极者至极也,言义理之心髓至极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曩括所遗并包心极。...亦名:太一山 济缘记·释疏序:“终南在古长安西南五十余里,亦名太一山。”(业疏记卷一·一·一五)...法界次第云三三昧: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梵语 soda?ākārāh。又作十六行、十六行观、十六行相观、十六圣行、十六谛、四谛十六行相。行相,相状之意。观四...(仪式)禅林之规,凡来宾为我插瓣香于炉,则我亦为彼插之,是曰答香,或云还香。见象器笺九。...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佛法认为,「贪、瞋、痴」是我们人类的三种根本烦恼,称为「三毒」。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避免起瞋心,只不过有...【人处世各有所好,亦各随所好以度日而终老,但清浊不同耳。至浊者好财①,其次好色②,其次好饮③。稍清,则或好古...刚创业那会儿,很喜欢算命,隔三差五地见见高人算一算,听的时候甚为入理入心,过后一想,嘛也没有。不过,有些事确...
在你的生活当中要这样锻炼,你的烦恼就会逐渐减轻,待人处事不要严格要求别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大悲心...
欢喜特异功能,但是你内心里的不安还在,就算你成功了,有特异功能,你心里面的不安还在的,问题还没解决。 那什么...
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太多的人就说:无情物能成佛吗?这个就是卡在自己的能所的观念。 当我们的心迷了的时...知识,是理论上的见闻。修养,是实践中的体验。 学佛法行者,固然须要有渊博的知识;但是,见闻知理,如果不能融和...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后一定得出家,因而裹足不前。出家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
道
【佛光大辞典】
上篇:道法智 | 下篇:道忞 |
佛在大众之中说法,因为自己是一位有真正智慧的人,所以心中毫无怖畏。佛四无畏之一。...
高贵德王菩萨
十六观
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满都佉耶颂
阿阇梨
清明
心极
终南山
三三昧
十六行相
答香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圣严法师《为什么要生气》
莲池大师:人生的爱好
慧命的报应

八万四千法门怎么来的

对治内心有所得的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