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于“开山”示寂纪念日所举行之法会。我国自古即有。于日本,自禅宗传入后,即为各寺院所沿用。此外,于宗派开祖忌日所举行之法会,称祖师忌。[敕劫修百丈清规卷上尊祖章开山历代祖忌条] p529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恶贪】 p1157 瑜伽八十九卷九页云:于他委寄所有财物,规欲抵拒;故名恶贪。 二解 法蕴足论八卷十三页云:云何恶...【受用无记】 p0728 集论二卷十一页云:何等受用无记?谓如有一,以无简择无染污心,受用资具。...(术语)言诠辩论也。唯识述记序曰:息诠辩于言蹄之外。...子题:须菩提观无常空为先见佛、真供养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智论云,诸佛不以生身为礼敬也;若见法身,是名供养...【三种律仪由何而得】 p0213 俱舍论十四卷八页云:此诸律仪,由何而得?颂曰:定生得定地。彼圣得道生。别解脱律仪...(杂语)如来以不思议之神力,能使草木国土说法。如华严经之菩提树等能作佛事,极乐之树林说妙法。五类说法之一。见...(术语)法性与真如,异名同体也。起信论曰:法性真如海。...【清净利行】 p0960 瑜伽四十三巻十六页云:云何菩萨清净利行?当知此行、略有十种。谓诸菩萨、于诸有情,依外清净...恼者,忿恨居先瞋之一分心戾为体,高暴粗言所依为业,生起非福为业,不安隐住为业,高暴粗言者,谓语现兇疏切人心腑...历来诸家解释法华经时,大多将法华经判立为本、迹二门,即以法华经前十四品为门,犹如正觉始成之新佛;后十四品为...即指肉身。又吾人之心性、吾人之一心乃秘藏于身中者,故佛书中多以“秘在形山”一语指吾人之心性。从容录第九十二则...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问: 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
过去有一个禅师,他参访一个善知识。他到了那个地方就住下来,不走了,就做善知识的侍者。做了几年以后,有一天晚上...
《佛遗教经》中讲: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关于安忍的力量,我上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来自两个老居士的一...转贴:师兄们,大家好!我这里有一个不用杀生即能驱蚊蝇的好方法!是我和我妈无意中发现的! 是这样的,2009年初我...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不间断地教化众生,这样地去行持,不说断自烦恼,而自烦...一、四种因缘果的性质 在佛法来讲,有染因、染缘、染果、净因、净缘、净果,染净相对;恶因、恶缘、恶果、善因、善...对立不见得是坏事,有时候相反的两个立场,往往能激发出创意的火花。例如做学问,因为理念不同,彼此脑力激荡,反而...
在寺院里的五观堂,吃饭之时要观想五件事,名为食存五观: (1)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2)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开山忌
【佛光大辞典】
上篇:开山 | 下篇:开山堂 |
(一)思惟人、法二空而断除烦恼、所知二障之观法。 (二)无生观与无相观。(一)无生观,诸法无自性,为因缘生,虽生而...
恶贪
受用无记
诠辩
敬佛意
三种律仪由何而得
器界说
法性真如
清净利行
恼
本门开显
形山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云何临终十念即得往生

原来一切都在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念佛机24小时开着可奇迹般地驱蚊蝇避免杀生
学佛要以智慧断烦恼,不要着相修行
惟贤长老《三皈五戒是善因善缘善果之路》
圣严法师《勿把可敬的对手当做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