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 siddhaj 或 siddhāj。又作悉旦、悉谈、肆昙、悉檀、七旦、七昙。意译作成就、成就吉祥。即指一种梵字字母,乃记录梵语所用书体之一。在梵字字母表或缀字法十八章之始所揭出之归敬句中,意表“令成就”之梵语,记为悉昙或悉地罗窣睹(梵 siddhirastu)。于是“悉昙”成为字母之总称,“悉地罗窣睹”为“悉昙章”之意义。又悉昙转为总称有关印度之声字;亦与“声明”、“毗伽罗论”同义。
西元第七世纪以前,悉昙文字业已盛行于印度,我国于南北朝时,悉昙文字经由译经者传入,并受国人接纳学习;唐代有义净之梵语千字文、智广之悉昙字记、一行之字母表各一卷等著作。约于奈良朝以前传至日本。在我国,梵字之书体及字母称作悉昙,而称梵语文法、语句解释等为梵音或梵语,以此加以区别。但日人除了称梵字之书体为悉昙外,更广泛地包含梵语书法、读法、文法等。
(一)按智广“悉昙字记”所记,就广义而言,悉昙为摩多与体文之总称,狭义则是指摩多十二韵。摩多,为梵语 mātrkā 之音译,即“母”之义,又作韵,指母音字,计有十六字(参照第一表);其中较为罕用之纥里(r)、纥梨(f),里(l)、梨(p)等四字,称作别摩多;余者称作通摩多或悉昙十二韵、悉昙十二章。同时随韵之暗(aj)与止音(止声)之疴(ah)系为阿(a)之转化,并非为本来之韵,从十六字中除去,则成为十四音。此二字因介于摩多与体文之间,故称界畔。体文,为梵语 vyañjana之音译,即子音字附加摩多之点画以作诸种字之本体,称为体文。所谓“点画”,乃子音附加摩多时,使用摩多之简略形,其形像似于汉字点画,故称之。体文有三十五字(参照第一表),首先之二十五字中,各五字依发音部位,顺次称为牙声(喉音)、齿声(腭音)、舌声(龂音),喉声(齿音),唇声(唇音),称为五类声(五五声、相随声)。以后之十字合称遍口声(满口声),遍口声意即“使口中全部发音之声”。其中,滥 (llaj)即由二个 (la)所合成,为二个同一字重复合成的当体重字(合成字、复合字)之例子;又乞洒 (ksa)即 (ka)与 (sa)所合成,为二个异字相叠合而成的异体重字之例子,故已非原本之字母。
古来论及悉昙,关于每一字母皆立形(书体)、音(发音)、义(意义)三门。字音有中天竺、南天竺二传,同时亦包含连声法(如二语相连结之音韵变化)。字义,系为便于记忆,赋予字母或合成字一定之意义,称为字门。悉昙原为表音文字,而非表意文字,故每一字并无意义,然印度人自幼背诵字母有一种方法,例如“阿(a)字本不生(梵语 anutpāda 之意译)”,即选择在一语开头或一语之中,含有阿字母之语,或选择由字形等可联想之语词,以便于记忆,如此字母即含有一定之意义。
佛教有五十字门、四十二字门等说;密教最重视此说,真言之字句立字相与字义二门,而在各字加有浅略与深秘两种解释,主张声字实相之说。关于悉昙五十字门之字义,据金刚顶经、文殊问经、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八等所说,有所差异。密教主张五十字门悉为法尔之法曼荼罗,乃是遍满三世十方,绝对不变者,其配列如第一表所示,又日本之五十音假名之排列即是仿效此梵字字母之顺序而作。悉昙四十二字门之说见于大品般若经卷五等,又称四十二字陀罗尼门。所谓文字陀罗尼并非如五十字门之说字母等为目的,是故在文字配列并不若五十字门之整然,且缺少母音字十五与子音字四,而加另外之十一重字(合成字、复合字),其配列如第二表所示。
第二表
悉昙四十二字门 备注:此表不包含在五十字门中之十一重字。然与五十字门共通者,请参照五十字门。又上记中, (14)咤(sta), 又作吒、瑟吒、史吒。障碍(stambha?或 stambha?)、折伏之意。 (21)[其*皮](sva), 又作波、锁、湿波、湿嚩、娑嚩。善、安隐(svasti)之意。 (26)哆(sta), 又作侈、萨[多*页]、娑多、娑哆、尸瘅、沙多也阿。有(asti?)、昏沉(styāna)、边等意。 (27)若(jña),又作壤、娘、[忄*若]、枳穰。智、智慧(jñāna)之意。 (28)拖(rtha),又作他、伊陀、辣他、啰他、咤呵、曷啰多。义(artha)之意。 (31)摩(sam),又作魔、娑摩、娑莽、飒磨、湿么。念、忆念(smrti)、石(a?ma)等意。 (32)火(hva),又作叵、火婆、诃婆、诃嚩、嗑缚、沙波。唤来(hve,hvaya)、而得至信、不可分别等意。 (33)嗟(tas),又作蹉、縒、哆娑。悭(mātsarya)、尽灭、死亡、勇猛、勇健性等意。 (38)歌(ska),又作塞迦、娑迦、尸迦。蕴、聚(skandha)、法性等意。 (39)醝(ysa),又作逸娑、也娑、拽娑、夷娑、阇、嵯。衰老之意。 (40)遮(?ca),又作嗟、酌、伊陀、是侈、室者、室左。不动(ni?cala)、未曾有(ā?carya)之意。 (二)悉昙字母之缀字、合字、连声等法则,从迦迦章(体文除“滥”外,三十四字之每一字皆加十二摩多,即作四○八字)乃至孤合章等十八章,此称为悉昙十八章、悉昙十八章建立或悉昙切继等。一般称集合字母及重字之例者为悉昙章(如前述之悉地罗窣睹),字母表又称摩多体文。
(三)有关悉昙相承之系谱,台密派据安然悉昙藏卷一,主张各别之四种悉昙相承,即:梵王相承(南天相承)、龙宫相承(中天相承)、释迦相承(显教所传)与大日相承(密教所传)。东密派饮光(慈云尊者)在悉昙章相承口说卷上,批判上述说法,并谓梵王即大日;且日僧空海在悉昙考试表白中指出,悉檀兼传中天相承(即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等之次第相承)与南天相承(即般若瞿沙、般若菩提、智广等之次第相承)。[大智度论卷四十八、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西方学法条、悉昙藏卷四、大般涅槃经义记卷四(慧远)] p4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