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心能安住,堪忍侮辱恼害,称为忍;于事理决断了知,称为智。此二者,小乘有部谓忍为无间道之观智,属因;智为解脱道...亦名:突吉罗篇开缘 子题:黔黎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余戒或有病缘通开。不恭敬听法者,唯开王及大臣也。良由佛法...亦名:戒师白和法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戒师白和法。(一、正明和白)彼应白言:‘大德僧听。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三位定异熟业极作障碍】 p0222 大毗婆沙论五十三卷十三页云:由此故说有情三位定应熟业,极作障碍。一者、从顶将...(堂塔)作相轮塔者俗称也。樘者柱也,不作塔,仅形容塔上之九轮而立幢柱者。梵名计都Ketu,译曰幢,相。幢与相同义...(一)六种智慧。依别教菩萨六阶位所作之分类,即:(一)闻慧,属十住位之智慧,谓菩萨于十住位中,闻中道之理,了知一...(术语)谓新发求菩提之意者。是不限于出家,通称在家出家者也。然至后世乃限于新出家者(新发意谓四位以下者之出家...寄,寄显、寄寓之意。华严宗以菩萨十地之位次寄于世间人天乘、出世间三乘、世出世间一乘,以分别法门之深浅。即:(...【明了意识】 此又称为五俱意识,为四种意识之唯识宗将有情的意识分为四种,即一、明了意识。二、定中独头意识。三...(751~834)唐代僧。属青原行思之法系。山西绛州人,俗姓韩。十七岁依潮阳(广东)西山慧照禅师出家。大历八年(7...(术语)法华四种三昧中之常坐三昧与常行三昧也。...优婆塞戒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佛言:在久远的过去,有一位菩萨,身为鹄鸟,生有三只幼鹄。当时,国内正遭逢严重的旱灾,母鹄找不到食物喂食,于是...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每一...
大家都知道邪淫是丑恶的,如果邪淫而至乱伦,那更是丑中之丑,恶中之恶,现在要谈发生于五十余年以前乱伦的悲剧。 ...从前有一个穷人在路上行走,偶然得到了一袋子金钱。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就开始数钱。还没等数完一遍,金钱的主人忽然...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器,应受人天供养所用之食器,又为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译...礼拜的种类,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记载,礼拜有十种,这十种礼拜分别是: 一、我慢礼,如碓上下,无恭敬心。 二...
不要因为细小的摩擦、嫌隙就疏远至亲好友,不要因为新近的怨恨就忘记往日的恩情。人与人之间,尤其是至亲好友长久相...佛是佛陀一词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思是觉者...
能遍知
【法相辞典】
【能遍知】 p0893 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七页云:能遍知者:谓阿罗汉。乃至广说。问:有学亦是能遍知者;何故但说阿罗汉耶?答:就胜说故。谓无学法、于诸法中,最为殊胜。无学补特伽罗,于诸补特伽罗中,最为殊胜。是故偏说。复次学、虽遍知;未能遍断。无学、遍知;亦能遍断。是故偏说。复次此中但说断遍知者,无学于此,圆满究竟;有学不尔。是故偏说。复次以断遍知。名断遍知。有学不尔。是故不说。复次前说一切烦恼永断,名断遍知。今说成就此遍知者,唯阿罗汉。
上篇:能断道 | 下篇:能俱损 |
(术语)于所施之人与施物及自身起执念,以为布施也。檀为布施之梵语。智度论十一曰:若三碍系心,是为世间檀。何以...
忍智
众学篇开缘
受具戒戒师白和法
三位定异熟业极作障碍
相轮樘
六慧
新发意
十地寄乘
明了意识
药山惟俨
常坐常行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以身济子的母鹄
圣严法师《随相而离相》

乱伦的丑恶悲剧
数钱

出家人的钵都有哪些讲究呢
拜佛的意义及其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