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三界九地八十一品修惑之一品徐徐而断也。对于顿断而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北魏人。神龟元年,奉敕与宋云等,共发洛阳,入乾陀罗国,留数年,寻赍经百七十部还国。著有使西域记一卷。...(术语)起惑任情,自制无法,名曰无制人。是以邪见身无法为法者。俱舍论三十曰:不见真理无制人。...(杂名)佛国记,举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蒜,唯除旃荼罗。旃荼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按即旃陀罗。...(地名)梵云僧伽罗Siṁhala,译曰执师子。今之锡兰岛也。僧伽罗者,释迦如来因位为大商主时之名,始入于彼处而立国...(流派)Mahiśāsakaḥ,小乘十八部中,化地部也。...(杂语)开浴室也。寒月五日一浴,暑天每日沐汗,为开浴告知于众僧,于斋堂前挂开浴牌。敕修清规知浴曰:凡遇开浴,...【三十七觉分】 p0201 俱舍论二十五卷十二页云:道亦名为菩提分法。此有几种?名义云何?颂曰:觉分三十七。谓四念...【释迦菩萨超九劫成佛】 p1456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七卷十一页云:如契经说:过去有佛,号曰底砂。或曰补砂。彼佛有...(一)唐代襄州庞蕴居士之女。庞居士语录卷上(卍续一二○·三一下):“居士将入灭,谓灵照曰:‘视日早晚,及午以报...(术语)阿罗汉所得三明之一。天眼通之更为明了者。天眼通凡圣皆能得之,天眼明非圣者不能得。...思惑十六使者: 一、于欲界有贪、嗔、痴、慢、身见、边见之六惑。 二、于上二界各除嗔而余五惑,故合为十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
我常常凝视着丰子恺先生的像,猜想着他那颗博大而善良的心。先生的精神世界准确地反映在他那洞穿世界的眼睛里,他那...诸欲求时苦,得之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时。── 大智度论卷17.释初品中禅波罗蜜 此偈是说,欲望并不能带来...斯利姆是谁?恐怕许多人对这个人的还很陌生。如果我这样跟你说,斯利姆是墨西哥电信大亨,是美国最新一期《福布斯》...
我虽然刚学佛就背下大悲咒,但大概是13年末14年初才开始每天固定持大悲咒,当时还是每天15遍的持,但没有明显的感应...
人们常说,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幸。然而,我以为,这三大不幸虽说令人哀伤,却是天命难违,不...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当您知道您一声佛号会有如此大的福慧时,您能不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
菩萨的律仪戒跟声闻戒也有所不同,我们说明一下。这个律仪戒,你菩萨犯到,严重的话是会失戒体的。所以你刚开始修行...
一、喻旨 为修持净业者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说此二河白道之喻,以明求生净土回向发愿心之要。 二、喻事 1....
渐断
【佛学大辞典】
上篇:渐断 | 下篇:慢荼迦 |
据北本涅槃经卷四十载,通教声闻、缘觉、菩萨虽同观十二因缘,然随智浅深,法成高下,故有三种之异:(一)下智观故得...
慧生
无制人
旃荼罗
执师子国
摩醯奢娑迦
开浴
三十七觉分
释迦菩萨超九劫成佛
灵照
天眼明
思惑十六使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人生可以看做三层楼
圣严法师:欲望得失
时间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

持大悲咒一万余遍后的感应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了什么

「悭惜财法戒」这个戒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