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二十五卷十二页云:道亦名为菩提分法。此有几种?名义云何?颂曰:觉分三十七。谓四念住等。觉谓尽无生。顺此故名分。论曰:经说觉分,有三十七。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尽无生智,说名为觉。随觉者别,立三菩提。一、声闻菩提。二、独觉菩提。三、无上菩提。无明睡眠,皆永断故;及如实知已作已事,不复作故;此二名觉。三十七法,顺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物名)禅林僧堂中圣僧龛之左右为出入板,其在前者谓之前板。与言前堂同。见象器笺一。...南北朝时代尼师。又称尼总持。俗姓萧,名明练,为梁武帝之女;出家后,号总持。师事禅宗初祖菩提达磨。据景德传灯录...(修法)为破二十五有各别供养,二十五尊之护摩法也。...【行平等位】 p0608 瑜伽二十三卷二页云:云何名为行平等位?平等位者:谓或善舍,或无记舍。由彼于此非理分别...“外道”之对称。佛教对于其他教门而称自教之教法为内道。有关内外道之分别,各家说法不一。据北本涅槃经卷十七载,...(譬喻)大法能慈润枯渴之众,故以譬于雨。法华经序品曰: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同化城喻品曰: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仪式)真宗之葬礼,至葬所之途中立棺前行行念佛,谓之地念佛。...【触一分】 p1450 显扬一卷十三页云:触一分、谓身所行境,身识所缘,四大所造,可触物为体。色蕴所摄;无见有对性...【最胜寂静安住心】 p1156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最胜寂静安住心,谓于想受灭解脱。...(术语)又曰本惑,本烦恼。谓大乘百法中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也。恶见以外,谓为五钝使。开恶见之一...(杂语)善巧说法义之才能也。分别之有四种,谓之四无碍辩。净影大经疏上曰:言能辩了,语能才巧,故曰辩才。嘉祥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所著的《竹窗随笔》上记载:浙江省钱塘这地方,有一位金先生,平日奉持斋戒相当虔诚。他死后神魂附...李明从小到大一直很顺利,上学时候成绩优秀,升学就业对他来说都根本不是问题;工作不久就结婚了,妻子是相恋多年的...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汝家道颇丰,上无父兄,若不极力勉励,难免不坠淫欲之万丈深坑。一坠其...
一、问世间成功为何物 几年前,我以记者身份,去中国最贫困的西海固地区采访。所谓西海固,是指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
念诵地藏菩萨,绝不会堕入三途,不过轮转要经过多一点。不论《地藏经》、《占察经》,《十轮经》也好,只要称诵地藏...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三十九受乐同于漏尽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当中的...
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的确,我国有些人士喜欢如此地批评佛教,因为他们见到佛教的僧尼不能像俗人一样地所谓敦伦,...过去,有五百商人乘着一艘大船出海寻找奇珍异宝。一日,风和日丽,大家正自欢喜,不消几日即可到达目的地。过了一会...
三十七觉分
【法相辞典】
【三十七觉分】 p0201
上篇:三十六师句 | 下篇:三种无相义等 |
持戒以修习善事。又作作持戒、作善门、修善门。为“止持门”之对称。持戒以防身、口诸恶为首要,诸恶既离,更须修善...
前板
总持
二十五坛别尊法
行平等位
内道
大法雨
地念佛
触一分
最胜寂静安住心
根本烦恼
辩才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祭祀酒肉反而害了祖先
什么人与佛有缘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

「成功学」背后的社会焦虑

地藏菩萨的分身遍一切处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