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三界九地八十一品修惑之一品徐徐而断也。对于顿断而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初名神光。北魏洛阳人。达摩大师居嵩山少林寺时,神光请道甚挚。至雪夜,断其左臂,达摩感而许之,改其名曰...(术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其义云何?答: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杂名)帝释之宫殿也。...(术语)依于法相大乘之意。阿赖耶识,一名阿陀那识,此译执持识。了义灯四本曰:七名执持识,谓阿陀那识。梵Ādā...(人名)Mahendra,译曰大帝。阿输迦王之弟。有罪,王欲刑之,乃请王宽七日,使进王之珍羞,每一日使守者唱曰:已过...(术语)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八十华严经四曰:开悟一切愚闇众生。出曜经二曰:欲化彼人...【三十六师句】 p0200 显扬五卷十页云:师句建立者:谓三十六师句。六依耽嗜喜,六依出离喜,六依耽嗜忧,六依出离...【释眠经】 p1455 瑜伽六十二卷十三页云: 复次当释眠经。谓勤修习内心寂静奢摩他行诸苾刍等、为欲断除诸随烦恼,应...唐代僧。福建长溪人。即福州灵云山志勤禅师。生卒年不详。嗣法于长庆大安。初住大沩山,因睹桃花而悟道,禅林称为“...(术语)佛所得十力之一。佛所得之天眼也。为了了分明,无能坏无能胜者,故云力。...见惑百十二使者: 一、欲界之苦集灭道四谛下,各有贪、嗔、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惑,合为四十。...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礼佛大忏悔文...
在佛法的修学中,寻找善知识并如理依止,成为入门一件最为重要的事。关于依师的正确心态,释尊在《大方广佛华严经》...
(归元译白、编辑整理) 一、印祖生平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简介 自民国初年以来,在佛教界提起印光法师的大名,无人...
适接手书,并《大士集》,不胜欣忭。大士碑文,经黄君注出,则大士恩泽,遍沾群萌矣。随即与玉仙书,说其所以,并将...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有幸今得人身,已忘了过去曾受的地狱之苦。但是回想那嗔恨别人的十...
古人说:你上路了没有?如果你没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在市区打转,一辈子就在市区打转。如果修行上路了,虽然我这个...
在生命当中我们自己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别人也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我们会一直认为说,我是比较重要的,别人是比较...
普门入于大慈,帮助众生得利乐;观世音入于大悲,寻声救苦。 古德解说慈悲一双,说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的时候,会经...英国诺丁汉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马丁海格博士说:人的性格是基因和环境共同造就的。大家在对号入座...
渐断
【佛学大辞典】
上篇:渐写 | 下篇:渐断 |
指三乘和一乘。据华严五教章卷一载:(一)三乘,即法华经所说之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有证道之别;此三乘中,声闻...
慧可
无法可说
殊胜殿
执持识
摩醯因陀罗
开悟
三十六师句
释眠经
灵云
天眼力
见惑百十二使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华严九心」说颜回

印光大师永怀录

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

恨了邻居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降伏其心」有二个方法

要消灭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我」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