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位于山西永济县城西南二十公里中条山巅。建于北周建德年间(572~577),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601)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利至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为其一。隋唐之际,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并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对日抗战时寺宇被毁,唯存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二座、明清塔二十一座。除宋塔外,其余皆为禅师塔。大禅师塔建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圆形实心,高八公尺,基座占塔身之半,正面设假门,背面镶有塔铭;五代石塔建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单层,高三公尺半,平面八角,基座束腰,塔身中空,正面雕二金刚像,侧面雕陀罗尼经,雕工秀美;宋代舍利塔为密檐式,平面六角形,五层,高十七公尺,第一层特高,檐下仿木构建筑雕斗栱及飞椽,二层以上迭涩出檐,简洁庄重;元塔为二层,平面六角形,高六公尺,座为须弥式,塔身雕假门窗;明清各塔比例和谐,雕造富丽。于此处远可眺望黄河波涛,近可尽览群塔耸立,极富古趣。 p505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阿难说四咒。能知七生、十四生、二十一生及倍倍生之事。...【摩诃般涅槃那】 此云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大经云: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隋代僧(一说南齐僧)。又称道顺。生卒年不详。贝州(河北清河)人,俗姓周。初习涅槃,再通群经。尝至狱中为众囚说...(堂塔)又作省行堂,涅槃堂等。置必死之病人处。释氏要览下曰:西域传云:祇桓西北角,日光没处,为无常院。若有病...(一)即证得悟入佛道。维摩经卷中(大一四·五四四上):“诸佛秘藏无不得入。”法华经卷五(大九·四四上):“每自...【纯熟】 p0933 瑜伽八十六卷十八页云:又由长时串修习故,说名纯熟。...(一)印度:初期佛教教团之行事,如布萨、安居、自恣,及出家、授戒等作法,此仪礼依然行于今日之南传佛教界。昔时阿...(行事)律教禁歌咏。毗奈耶杂事六曰:苾刍不应歌咏引声而诵经卷。若苾刍作阐陀声,诵经典者,得越法罪。若方国言音...为唐代敏法师所立二教之一。指释迦佛为应众生之机根而说方便委屈之教法,如法华经、涅槃经等。为“卢舍那经”之对称...梵语 anuraksanā-pradhāna,巴利语 anurakkhanā-padhāna。四正勤之一。又作防护断。谓努力使未生起之善能生起;...(地名)在江苏江宁县南。据冈阜最高处。遥瞰大江。俯临城市。为金陵扼要之地。相传梁武帝时。有法师讲经于此。感天...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业。 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是,要说得有意义则不简单。例如:解决他人烦恼,彼此沟通了解...
佛教是一个团体 佛教讲四众弟子,也讲七众弟子,范围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一样,分类不一样,分的粗细不一样。四众...1、吃素戒杀并回向冤亲债主 吃素是断杀戒杀的开始,从此不再制造新的冤亲债主,避免各种疾病灾难蔓延,建立一种全新...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 观察万事万物的前因后果,要历历分明,用这种清醒的因果观来...生命本需要凝视与倾听,凝视朝来暮去,看兴亡多少事;倾听物语人声,思聚散岂无凭! 生命本需要宁静与淡泊,宁静时...
比丘可不是个简单的称呼,这修行人,要久住丛林,亲近有道德的,这庙里边住的人多,这里边就有修行人。 什么是参学...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已近2000年时间,除了变成中国最大的宗教流派,也令历代不少信徒用石刻、泥塑、木雕等多种手段在...
常有人问:佛教徒(或佛教)认不认为有命运的存在?答案是:佛教承认有命运这一回事,但是佛教所认知的命运,并不是一...
栖岩寺塔
【佛光大辞典】
上篇:森林书 | 下篇:栖霞寺 |
又作作茧自缚。比喻众生自起烦恼、自造惑业而沉沦于三界,犹如蚕之作茧,吐丝自缠。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大一二...
圣大总持王经
摩诃般涅槃那
僧顺
延寿堂
得入
纯熟
佛教仪礼
歌咏
释迦经
随护断
雨花台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慧律法师《不听是非,不传是非》

居士如何护持正法
化解冤亲债的六个方法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匆忙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走遍天下寻知己,未识这个是知音

中国现存的古代大佛【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