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顺乐受等三业】 p1109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二页云: 云何顺乐受业?谓欲界系善业,乃至第三静虑地善业。云何顺苦...梵名 ?ajkara-svāmin。音译商羯罗塞缚弥。意译骨锁主。又称商羯罗主菩萨。系印度之因明学者,陈那之门人。为六世纪...小乘立三无为,即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虚空无为。用真智选择佛法,修成涅槃之果,证无为之境界,名择灭无为;凡事...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与欲后悔戒七十六。凡如法僧事,理须顺可。先已与欲,见治己伴,偏情相亲,辄便后...(譬喻)无明能昏沉人之本心,故以酒为譬。妙法圣念处经七曰:勿饮无明酒。秘藏宝钥上曰:徒缚妄想之绳,空醉无明之...(名数)十界中,除佛界自菩萨界至地狱界之九界也。此九界,由佛界言之,悉为迷之境界也。玄义二上曰:己身他身,微...(术语)梵语悉昙章之生字根本,为半字,摩多十二字,体文三十五字是也。余章之文字义理皆具足,为满字。毗伽罗论是...(术语)六种巧方便之一。摈斥逼迫作恶事者使就于善之方便。...【八精进事】 p0081 集异门论十八卷五页云:八精进事者:云何为八?具寿当知;如有一类,依止城邑,或聚落住。于日...(一)指五根、五境、无表色等三种色法。(一)五根,即眼、耳、鼻、舌、身等五种色根。(二)五境,又称五尘。乃依五根而...禅宗公案名。系唐代庞居士就眼前所下之雪,对全禅客一再击掌激发之故事。碧岩录第四十二则(大四八·一七九中):“...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有一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说:汝被十二时辰转,老僧使得十二时辰。 在中国古代,十二时辰指的...有一位老人,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他的修鞋摊安置在当时美国的波士顿法院门外的大街上。每当法院开庭,他总是收起鞋...有一位安养比丘尼,住在一座寺院,平常待人慈悲,对人都很爱护、关怀,因此赢得大家的爱戴。有一天半夜,一位小偷潜...
【我(们)拥有什么?】 今天,来到新加坡这个地方,看到这么壮观的场面,由此可以知道诸位都很虔诚,对佛法都很有...
2013年4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黄梅四祖寺方丈、五祖寺方丈、...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人生。你看看这个世间上,虚空的相越来越少了,因为高楼越来越多了,空气污染越来越大了。所以我们...
有这么一位佛教僧人:从2009年7月起,他在广州、佛山、顺德、东莞、深圳、梧州、郑州、海口、三亚、福州、厦门、杭...
蕅益大师是一个发了大菩提心的人,出家之后径山参禅就开悟,以后他给自己写的自传就是八不道人。古代有禅、有儒、有...
摩诃般涅槃那
【翻译名义集】
【摩诃般涅槃那】此云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大经云: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楞伽经云: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肇师涅槃论曰:秦言无为,亦名灭度。无为者,取其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斯盖镜像之所归,绝称谓之幽宅也。法华、金刚,皆云灭度。奘三藏翻为圆寂。贤首云: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圭峰正名寂灭。准肇公云:泥洹尽谛者,岂直结尽而已!则生死永寂灭,故谓之尽矣。或翻安乐。凡圣大小,皆有涅槃。或名彼岸。肇师云:彼岸,涅槃岸也。彼涅槃岸,岂崖岸之有。以我异于彼,故借我谓之耳。智论云:槃名为趣,涅名为出。永出诸趣,故名涅槃。或名泥曰,如严佛调云:佛既泥曰,微言永绝。新云:梵本正名波利昵缚喃,此云灭度。二教论云:涅槃者,常恒清凉,无复生死。心不可以智知,形不可以像测,莫知其所以名,强谓之寂。其为至也,亦以极哉!纵其双林息照,而灵智常存;体示阇维,而法身恒在。然涅槃法,若辨其义,应分有余无余之殊,当拣少分究竟之异。言有余无余者,光明玄义云:若三界烦恼尽,证有余涅槃;焚身灰智,入无余涅槃。言少分者,胜鬘经云:知有余苦,断有余集,证有余灭,修有余道,是名得少分涅槃。得少分涅槃者,名向涅槃界。究竟涅槃者,大法鼓经云:乃至得一切种功德,一切种智,大乘涅槃,然后究竟。法华经云: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初发大心,当期究竟。故辅行云:菩萨初心常观涅槃,自行初修也。亦令众生常观涅槃,化他初修也。安置诸子秘密藏中,化他后入也。我亦不久自住其中,自行后入也。故知自他初心,无不皆修;自他后心,无不皆入。若欲修入,当依四法。故涅槃云:有四法为涅槃近因:一、近善知识;二、听闻正法;三、思惟其义;四、如说修行。若言勤修苦行,是涅槃近因缘者,无有是处。一、近善知识者,止观释曰:大品云:佛菩萨罗汉,是善知识。六波罗蜜、三十七品,是善知识。法性实际,是善知识。佛菩萨等威光覆育,即外护也。六度道品,入道之门,即同行也。法性实际,诸佛所师,即教授也。二、听闻正法等三句,即三慧也。华严云:我或为众生说闻慧法,或为众生说思慧法,或为众生说修慧法。故楞严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真谛云:散心名覆器,无闻慧故。忘心名漏器,虽得而失,无思慧故。倒心名秽器,非而谓是,无修慧故。净名疏云:闻若不听,无受润因;听而不思,无深旨趣;思而不修,终无证理。三慧若备,入道不疑。荆溪释云:念前闻思所依之境,当如闻思而修行之。应知三慧有横有竖,横则名字已上,位位有之;竖则名字为闻,观行为思,相似为修,三慧具足,能得相似分真之定,名入秘藏。
上篇:周罗 | 下篇:达摩 |
清初僧。陕西人,俗姓李。生卒年不详。十四岁娶妻。十八岁时,一夜猛省万物之无常,与三界之如火宅,乃信口道:“一...
顺乐受等三业
商羯罗主
三无为
与欲后悔戒制意
无明酒
九界
半字
逼迫巧方便
八精进事
三色
庞居士好雪片片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圣严法师《使得十二时》
修鞋老人仁心保罪犯,感得法律施缓刑
感化的教育

慧律法师《佛教与人生》

净慧长老追思荼毗法会在湖北黄梅四祖寺举行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捐献血小板的德超法师:有什么事比挽救生命更重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