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烦恼相应】 p1191 杂集论六卷十五页云:相应者:谓贪不与瞋相应。如瞋,疑亦尔。余皆得相应。何故贪不与瞋相应?...(1049~1134)宋代安徽舒州人。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元祐(1086~1094)进士,元符年间(1098~1100),拜御史大夫...【歧路】 p0832 瑜伽五十八卷二十一页云:问:何缘故疑说名歧路?答:似彼性故。障思智故。...梵语 indrahasta。又作因达罗喝悉哆、因陀罗诃塞多。为药用植物。即指白皮或人参。白皮乃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所举之...与三净肉相反之肉,即我眼见它被杀时的情景的肉、我耳听见它被杀时哀叫的声音的肉、有疑为我而杀的肉,这三种肉都是...(术语)台家所立三惑之一。为障覆中道之理之根本无明,别教之菩萨从初地断之,圆教之菩萨,从初住断之,而证中道之...(衣服)大衣即僧伽梨有三位九品之别。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四曰:又僧伽梨,下九条,中十一条,上十三条;中僧伽梨,下...【小法】 p0234 品类足论六卷十四页云:小法云何?谓小信小欲小胜解,及彼相应法,彼俱有法;若诸色法,少小微细,...(异类)Paika,又曰半支迦,般止柯,散支,散支迦,般阇迦,德叉迦。八大夜叉之第三,鬼子母之夫也。大日经疏五曰...(1062~1132)宋代临济宗僧。江西南丰人,俗姓傅。出家后历参名僧,嗣大沩慕喆之法。后闲居临川达十余年,五十四岁...(术语)隐遁世间而独自修佛道也。但遁世有通别之二。通相之遁世,总名出家入道,别相之遁世,于出家中,止应请出世...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大智度论卷三.释初品中四众义) 此偈的表面是...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但你知道大脑、心脏、肺、头发等都需要什么样的食物营养吗?现给你提供一张全身的食物地图,...在前一世纪里,有一位美国的旅行者去拜访著名的波兰籍经师贺费兹。他惊讶地发现,经师住的只是一个放满了书的简单房...
佛世,大目犍连事母至孝。母死出家,精进行道,得六神通。见亡母生饿鬼中,持饭往饷,饭化猛火,目犍连痛哭白佛。佛...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们在这如梦如幻的生活中,颠颠倒倒的过日子,不知佛的伟大,...问: 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断了我所有念佛的功德?又者,观身不净它是一种对欲望的强制压...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游诸佛国,普现道教。 现在进入第八相入涅槃相。对...忏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径。忏悔的意思是承认错误,但是承认错误之后,还要负起责任,准备接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
周罗
【翻译名义集】
【周罗】立世毗昙云:阎浮人衣服庄严不同,或有顶留一髻,余髻皆除,名周罗髻。应法师云:此译为小,谓小髻也。弘明集云:削发毁容,事存高素,辞亲割爱,归趣圣方。祛嗜欲于始心,忘形骸于终果,何乃恋于三界,岂留连于六道哉?萨婆多云:剃发翦爪,是佛所制。律云:半月一剃,此是恒式。涅槃云:恶比丘相,头须爪发,悉皆长利,是破戒之相。式观应世,广说万行之纲目,缅(怀也)想契理,唯唱四句之纲要。故十二年说教戒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妙玄释曰:诸恶即七支过罪,轻重非违,如是等恶,戒所防止(戒分性遮,亦名主客,又号新旧)。诸善乃善三业,若散若静,前后方便,支林功德,悉是清升,故称为善。自净其意者,破诸邪倒,了知世间出世因果,正助法门,能除心垢,净诸瑕秽,岂过于慧。佛法旷海,此三摄尽。但由观机乐欲,为善不同,应物随宜,示行有异。或辨根性,则分信法之殊;或陈行相,则列别圆之异。且根性信法者,萨婆多云:因闻入者,是为信行;因思入者,是为法行。昙无德云:位在方便,自见法少,凭闻力多,后时要须闻法得悟,名为信行。凭闻力少,自见法多,后时要须思惟得悟,名为法行。天台远讨根源,久劫听学,久劫坐禅,得为信法种子。其次行相别圆者,妙玄引涅槃明五行:一、圣行,谓戒定慧,为自行因;二、梵行,谓慈悲喜舍,为因中化他,此二是地前修因行也。垂裕记问:诸文或云圣梵是因,今何以梵行在果?答:圣梵二行,并通因果,对于天行,以二为因。今云在果,何所疑也。三、天行,谓初地已上,证第一义天,天然之理,由理成行,故名天行。垂裕记问:天既是证,何名为行?答:从天起行,故名天行。故天行位,在于地住。四、婴儿行,谓示同三乘七方便所修之行也;五、病行,谓示同九道之身,现为三障之相。此二皆是从果起应之行。净名疏云:婴儿行从大慈善根而起,病行从大悲善根而起。四教义云:同生善边,名婴儿行;同烦恼边,名为病行。然此五行,若会三谛,圣行是真谛;梵行、婴儿、病行是俗谛;天行是中谛。又依法华释圆五行,经云:如来庄严而自庄严,即圆圣行;如来室,即圆梵行;如来座,即圆天行。如来衣,有二种:柔和,即圆婴儿行;忍辱,即圆病行。大经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谓大乘大般涅槃。此示行法之纲要也。
上篇:达嚫 | 下篇:摩诃般涅槃那 |
因明用语。为因明六因之一,三生因之一。乃“言了因”之对称。因明论式中,立(立论)者既已提出宗(命题),复提出...
烦恼相应
李公麟
歧路
因陀罗呵悉多
三不净肉
无明惑
九品大衣
小法
半只迦
景祥
遁世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圣严法师《提起放下》
从头到脚的饮食营养秘方
人生只是过客

大孝中的大孝

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观身不净是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