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十三卷。明代密云圆悟(1566~1642)撰,山翁道忞编。明代刊行。内容即:卷一至卷四为上堂语,卷五为上堂开示、小参等,卷六为问答机缘,卷七勘辨机缘、法语、书问(上),卷八书问(下),卷九举古、拈古等,卷十代古、颂古(上),卷十一颂古(下)、佛祖赞、自赞,卷十二偈、佛事等,卷十三收录塔铭、行状、年谱。 p449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1、又名佛法藏,或如来藏,即法性的道理,因法性含藏无量的性德,故名。 2、唐时高僧,本康居国(在今新疆省北...位于阿富汗(Afghanistan)之古国。又作漕矩国、漕利国、诃达罗支国、谢[飓-具+日]国、社护罗萨他那国。大唐西域记...(术语)三乘各断惑证理之智慧,名为道,行三学而发此智云得道。法华经方便品曰:修行得道。...(杂语)佛之尊称。佛号能仁,又为法王,故称曰仁王。【又】仁王经之仁王,指十六国国王而言。...【义不可说】 p1240 大毗婆沙论十五卷五页云:问:义为可说?为不可说耶?设尔;何失。若可说者;说火应烧舌;说刀...指法相宗对一切法之体性所判立之四种规范。又作四出体。系护法、最胜子、亲光等诸论师所说,而窥基亲闻于玄奘三藏者...凡六卷。全称佛德大通禅师愚中和尚语录。又作愚中和尚语录、草余集。日僧愚中周及(1323~1409)撰。收于大正藏第八...(杂语)喝者叱人之声。露者露现,物之显然分明也。聻者指物之词,咦者呼人之声。禅家宗匠,多假用此等单语。提撕学...谓佛正觉之智,清净如莲华,故称道华。道,佛果之名。又指佛正觉所成就住持净土之众宝莲华,与“正觉华”同。 p565...(人名)杭州盐官山海昌院之齐安国师,嗣法于马祖,见五灯三。...禅林用语。禅林中,职位身分较低者,出于尊长之前时,报道伺候在此。敕修百丈清规卷上住持章训童行条(大四八·一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当年,慧可请求达摩为之安心。达摩要慧可取心来,以便为之安。慧可取心,了无可得。达摩因此,为之安好了心。在此,...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这是拨正一种观点,而且在省庵大师那个时代还是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所以就叫都言...问:现在我想学的东西很多,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天地万物的法则都很感兴趣。我想首先请问:做人的意义在哪里?佛教认为...
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入中论》 轮回中的众生,都是为了寻求自己所...问: 一、在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二、怎样才能增长智慧、增强记忆力? 宏海法师答: 首先一个一心不乱...
问: 弟子想受五戒,又害怕犯了戒律尤其是妄语,所以迟迟不敢受戒怎么办?受五戒是否很重要?受了五戒之后是否可以...今天继续探索因果,因为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
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盘瓦罐,皆需经过火焙日晒,时间愈久,则愈坚固。同样...
密云禅师语录
【佛光大辞典】
上篇:密庵和尚语录 | 下篇:密意 |
【六种义】 p0295 瑜伽十五卷二十一页云:又复略说有六种义。一、自性义。二、因义。三、果义。四、作用义。五、差...
法藏
漕矩吒国
得道
仁王
义不可说
四重出体
大通禅师语录
喝露聻咦
道华
安国师
喝参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安心,就这么简单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圣严法师《还债平安,还愿快乐》

财富的来源是布施
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增强记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