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宿作论师。外道十一宗之一。相当于外道十六宗之诸因宿作宗,即尼乾子外道之宿作因论。宿作外道即指主张一切众生所受苦乐之报,悉依宿世本业而定之外道。华严玄谈卷八载,宿作外道以现世之苦乐果报皆依过去世之本业因缘而定,故认为若能持戒精进,令身心受苦,则能坏尽本业,本业既尽,众苦尽灭,众苦尽灭,即得涅槃。此外道为灭尽苦因,于是主张修自饿投岩等苦行。由于此外道唯以宿作为现世果报之一切因,不认为现在之功力能感果(现在非因),故成邪执。[瑜伽师地论卷七、大毗婆沙论卷一九八、摄大乘论释卷二(玄奘译)、天亲摄论释卷二(真谛译)](参阅“外道十一宗”1869) p450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名数)有情乐住之处有九种也。又曰九众生居,亦曰九居:一欲界之人天,二梵众天,三极光净天,四遍净天,五无想天...隋代僧。瀛州(河北)人。生卒年不详。初游学邺都,听讲涅槃经,贯通经义,每能言论,见解独到而态度从容温婉,甚为...资持记释云:“理忏者,此约观慧推穷业性,明见真理,罪得伏灭,故云忏也。”(事钞记卷二八·五·二) 羯磨疏·忏...【苏卢都诃】 此云梵音决定。毗婆尸佛说此一咒,治一万八千种病。...阿弥陀佛的十二个光明尊号,即: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言近观者。谓八支圣道。名为近观。所以者何。以八支圣道修习多修习。能于苦集灭道。如实知见苦集灭道。故佛正法名为...(杂语)暌车志曰:有巫送鬼,自持咒前行,令一童担羹饭。既行,童觉担渐重,至不能任。巫曰:此冤鬼,难送也。...一刹那之间就已含有三世,即现在的一刹那叫做现在,前刹那叫做过去,后刹那叫做未来。...【恚寻俱害】 p0939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二页云:云何恚寻俱害?答:如有一类、起瞋缠故;断害他命。亦复被他断...(术语)无量义经曰:善男子!我先菩提道场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不正】 p0316 成业论二页云:卽于和合诸聚色中,见面参差,起不正觉。...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徵,明理晈然,而信寤者鲜。既共生此...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
这段文字记录的是一个家族八十余年的兴衰史,是一个名叫东来的朋友讲述的发生在他们邻村的事。事件中,1980年前的情...一般人听到佛教在讲修道、证道,都以为是一门高深莫测的玄理,更谈不上进入道的境界。有些人对《妙法莲华经》的一称...
【原文】: 天地万物。皆有始终。有形象。有方隅。有分剂。唯心识无始终形象方隅分剂。故曰觅心了不可得。心了不可...
昔日,佛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陀树下教化众生。当时城中有一位长者拥有无量财宝,不可称数。长者娶了一位名门望族的女...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是苦),集谛(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苦),灭谛(无苦的状态),...
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称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在修行人中,许多人由于各种畏惧心理,反而被障碍的寸步难行。 一、畏惧生活 整天为眼前的生活和未来生活顾虑重重,...
【原文】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
宿作外道
【佛光大辞典】
上篇:宿住随念智证通 | 下篇:宿坊 |
北宋僧。生卒年不详。四明(浙江鄞县)人。号广智。依四明知礼修习教观。闻讲净名经,顿悟性相之旨。历事既久,遂居...
九有情居
慧最
理忏
苏卢都诃
十二光佛
近观
送羹饭
刹那三世
恚寻俱害
四十余年未显真实
不正
【大藏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一人荼毒,祸殃五代:人贩子的家族命运
禅门的修行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比丘顶上的宝珠缘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具足信愿的佛号,才有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功德
修行人要放下这六种畏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