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以寄位显示教门深浅之差别,如寄别教一乘位之顺序于终教等。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举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之寄位五相,即:(一)寄位修行相,谓善财童子初参文殊菩萨,为寄十信之位,乃由智明生信,发菩提心起净行,而南行参诸善知识以修圆顿自性,是为寄位修行相。(二)会缘入实相,缘,即一切事法;实,即一真之理。谓善财童子由参摩耶夫人至参弥勒菩萨,为寄等觉之位,乃现大愿身而遍满虚空,含摄一切众生,三世诸佛皆各住自法而安住不动,融会诸众事缘以归于实理,是为会缘入实相。(三)摄德成因相,德,即果德;因,即修因。谓善财童子参德云比丘至参瞿波女,为寄三贤十圣之位,乃显示不可思议摄三世圣贤事行之德,而成一念皆具之因,是为摄德成因相。(四)智照无二相,智,即实智;照,即照了。谓善财童子初参文殊菩萨,后历参五十三善知识,于复参文殊菩萨时,仍不变初心,始终不二,智理相合,是为智照无二相。(五)显因广大相,谓善财童子于如来前,见普贤菩萨身上一一毛孔皆示现无边光明云,普贤菩萨摩其顶而为其解说诸法,善财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与诸佛所证同等,是为显因广大相。(参阅“五十三参”1048、“寄显”4498) p449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又作作茧自缚。比喻众生自起烦恼、自造惑业而沉沦于三界,犹如蚕之作茧,吐丝自缠。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大一二...指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之四忍法品所载之四种忍。忍,即菩萨之智于理予以忍可或安忍之义,亦即菩萨修行时,面对他人之...(杂语)又谓之门茶。布施行脚僧旅僧之一法。于路傍或屋前出清水或茶汤而使通行之旅人修行僧饮用也。...亦名:有盗心、盗心 子题:愚痴波罗夷、六种盗心、盗心六种、三种劫心、劫心三种、四种盗心、盗心四种、十种贼心、...指阿弥陀佛之本愿。即依弥陀本愿之故,不论何等恶人均可得救济,乃以微妙第一之醍醐妙药比喻之。教行信证卷三信卷末...(术语)受持阿弥陀佛之名也。念佛之人谓之持名行者。观无量寿经曰: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一)因明用语。梵语 paksatā。宗体之异名。即由两个宗依(主词与宾词)联结成为一完整语意之宗(命题)。(参阅“...全一卷。元代断云智彻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系四川夔府智彻(临济宗云峰妙高之法嗣)以自身之体验讲说学道...(名数)渐次,不定,圆顿也。...指境唯识、教唯识、理唯识、行唯识、果唯识。此系于四法宝(教法、理法、行法、果法)之外,别加所观之“境”所成者...(喻)如来所训示的真理教法,因其教法能令众生获得解脱和涅槃。...净土十疑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
我现在的心态,是衷心感激这一生中,所有遇到过的法师、长者、大德、善知识、父母妻友。而特别要强调,我昨晚所发觉...
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说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心不喜乐。故令回小向大,发意往生。《...
往昔无数劫时,有一人行大布施,供养外道梵志无数千人。梵志常法,通晓经文多者得为上座。其中有一位梵志(提婆达多...
菩萨谓查母曰:汝何不勤勤念佛?答曰:因添儿孙,时常抱持,恐有不净。菩萨曰:汝谓不净念佛,恐怕有罪,不知不念佛...
许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半满的米缸,白花花的大米太有诱惑力了,本想吃个大饱就走的老鼠...记者: 我们这些众生是迷惑颠倒、无明障重、有很多的邪知邪见。您认为在当今社会中,作为法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当代年...
要修行,不要求世俗样样都要。很多人念经,做功德很多,但都回向给了自己生意兴隆,果然钱财越来越多。但钱财多了,...一般来说,蔬菜可分为茎叶型、块根型和果实型三大类,此外还有花类和瓜类蔬菜。 1、茎叶型蔬菜 有油菜、韭菜、小白...
寄位五相
【佛光大辞典】
上篇:寄木造 | 下篇:寄花五净 |
(术语)求一切智之心也。日本源信之往生要集中末曰:一切智心者,是第一义空相应心,或可是愿求佛种智心。...
蚕茧自缚
四忍
摄持
大盗戒有盗心
本愿醍醐妙药
持名
宗性
禅宗决疑集
三种止观
境教理行果
甘露法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沈家桢居士的学佛经过

摄受二乘人回归净土

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

如不念佛,每日造作获罪无量

追求名利的心永远都没有尽头
大安法师:述而不作话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