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三卷。宋朝施护译。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册。内说毗卢遮那佛住于一切如来三昧界中时,金刚手菩萨请问秘密法仪之要略,佛乃为说普尽三摩地真实出生诸三摩地根本法门、菩提心月曼拏罗相、观影像相、金刚杵莲华、本尊等法、胜三摩地、四种秘密行相等秘要。 p426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无净信者倍令不信有净信者令其变异过失】 p1100 瑜伽九十九卷三页云:若非威仪、入聚落等,乞食受用。坐不如法。...【王无有放逸善守府库】 p0381 瑜伽六十一卷十页云:云何名王无有放逸善守府库?谓有国王、广营事业,巧营事业,善...由无明及我执,而惑障以起。言惑障者,迷妄之心,迷于所对之境,而颠倒事理,谓之惑。烦恼能障碍圣道,故名障。皆烦...(书名)发智论与六足论也,萨婆多宗之根本论有七论,其中发智论最该博,故谓之身论。他六论名为足论。...【象迹】 p1186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页云:象迹者:谓于不净等想为第一故。所缘广大故。...(术语)为禅门教外别传本分之命令,棒喝之外不立一法,谓之正令。碧岩序曰:提掇正令。同种电钞曰:正令乃本分之令...(术语)意乃第六识,是支配一身之所。又为发生万事之场处,故曰地,犹言心地。唯识论五曰:意地感受,名忧根。宗镜...【光明定定难差别十一种】 p0629 瑜伽十二卷十三页云:如是修习光明定者,定难差别,有十一种。所谓疑等。如经...谓诸法依因缘而生。佛教之基本教义谓,凡依缘起法则所生者,皆了无自性、自体,乃变化无常者;无常即是苦。此诸法因...梵名 Mahāvastu,乃 Mahāvastu-avadāna 之略。凡三篇。系以梵文写就,记述佛陀生平事迹之传记。所谓 Mahāvastu...【有漏无漏种子】 依种子的性质说,分为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一者有漏种子,这是能产生种种现象的种子,亦即三界六...净土十疑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
我们都要去理解阿弥陀佛的心,弥陀的心就是大慈悲心。对大慈悲心我们就从理解母亲的心开始,有一个相应地契入。但实...
简单地讲就是我们一念心性的随缘不变之体当中,个人的烦恼业力而循业发现,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一念的妄动。当然这个动...昔日,在舍卫国有一富可敌国的婆罗门长者,名叫蓝达。为了彰显自己的名声,连续五年,不惜竭尽家财,以外道祈福之法...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掉以后,你的罪业就开始改变了。我讲实在话,你要忏悔业障,你...
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而急欲救其痛苦。《大乘义章》曰爱怜曰慈,怆恻曰悲,又曰慈能...
剃度出家在年龄上有何要求?一般说来,我国当前对于出家为僧在年龄上有所限制,小于七岁或大于六十岁,不宜出家为僧...从前,在澜沧江边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寨子。许多年来,寨子里的百姓一直过着衣食无忧,幸福吉祥的生活。可...
为什么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一念观世音菩萨就灵了?因为观世音平常观察一切众生,听众生的音声,这是利他。观自在是自...
秘密相经
【佛光大辞典】
上篇:秘密法界心殿 | 下篇:秘密乘 |
资持记·释二衣篇:“半钵,即浅钵。”(事钞记卷三二·二三·九)...
无净信者倍令不信有净信者令其变异过失
王无有放逸善守府库
惑障
发智六足
象迹
正令
意地
光明定定难差别十一种
诸法因缘生
大事
有漏无漏种子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阿弥陀佛的慈爱超过世间父母

外在的世界究竟从何而来
佛为长者说四种施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茗山法师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验

百岁奇僧预知时至,选定奇人继任住持
巨人与蚂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