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无明及我执,而惑障以起。言惑障者,迷妄之心,迷于所对之境,而颠倒事理,谓之惑。烦恼能障碍圣道,故名障。皆烦恼之异名也。大乘义章曰:‘能惑所缘,故称为惑。能碍圣道,说以为障。’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书名)教行信证六卷中之第一卷,题曰:显净土真实教文类,明大无量寿经为净土真实之教者。...谓多人在前世造同一种业,而于今世遭受相同之果报。另据俱舍论卷十七之说,众生于其一生中,造诸多善恶邪正之业,其...【梦觉造善恶业受果不同】 p1281 唯识论二十卷九页云:若如梦中、境虽无实;而识得起。觉识亦然。何缘梦觉造善恶行...(术语)三智于一心之上同时发得也。盖在别教,修空观得一切智,修假观得道种智,修中道观得一切种智,由如是次第之...复次何因缘故,十二分圣教中方广分名菩萨波罗蜜多藏耶?由此分中广说一切波罗蜜多数故,相故、次第故、释词故、修故...亦名:覆罪戒开缘、覆他粗罪戒开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犯者,先不知;不粗罪想;若向人说;或无人向说;若发...【行支】 p0604 成唯识论八卷九页云:卽彼所发:乃名为行。由此一切顺现受业,别助当业,皆非行支。 二解 ...(术语)功德之聚魄。佛之德称。涅槃经三十二曰:右膝着地,以偈赞佛。如来无量功德聚,我今不能广宣说。浴佛功德经...【识住及因缘相】 p1437 瑜伽五十四卷二页云:当知此中,若诸烦恼事,若属彼烦恼,说名依取。应知此二,亦名所缘。...指老子西入印度教化佛陀,或老子转生为佛陀之说,为佛教与道教两派相争时所产生之特异说法。据后汉书列传第二十下襄...(术语)理智相对,智所属之法曰智界。犹云智门也,界者自性之义。差别之义。称胎藏界曼荼罗为理界,金刚界曼荼罗为...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在往昔久远之世,有位叫大船的国王,其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朝中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大船国王行慈善施仁政,百姓...一家公司的老板正在气头上,他对公司经理大声呵斥。 经理回到家对妻子大声呵斥,说她太浪费了,因为他看到餐桌上的...
法身的相貌,他是常住的,他没有生灭变化,那是恒常存在,没有消失跟断灭的情况,叫做常住。【谓真如清净相故,本愿...
最近脚部做了个小手术,做完随手发了个朋友圈,一是告知大家我没事,让关心我的父母师长放心;二是希望可以不被打搅...
当我们提起戒律这个名词,对现代讲究自由,很不喜欢受约束的人,最初听起来,很可能会觉得是老古板的一种束缚,或者...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否和对方结了好缘。有所付出,彼此互相关怀、互相照顾,即是好因缘。...
外出朝山,行走于东北乡间小道上。一老农肩挑重担,迎面而来。他好奇地问道:请问小师父,你是信佛教还是道教?佛教...有个人不小心弄丢了针,实在找不到了,他突然看到家中放着的一根铁棒,于是,他突发灵感,拿着铁棒来到河边,找了块...
惑障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四我烦恼 | 下篇:理事二惑 |
【假有实有差别】 p1027 俱舍论二十九卷九页云:实有,假有,相别云何?别有事物,是实有相。如色声等。但有聚集,...
教卷
一业所感
梦觉造善恶业受果不同
一心三智
菩萨波罗蜜多藏
覆藏比丘罪戒开缘
行支
功德聚
识住及因缘相
老子化胡说
智界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各有所长
用宽容和爱心去化解怨恨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能常住呢

既然佛法能治病,为何法师还要求医问药

了解戒律真正的意义
佛陀与阿难的往昔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