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意乃第六识,是支配一身之所。又为发生万事之场处,故曰地,犹言心地。唯识论五曰:“意地感受,名忧根。”宗镜录二曰:“注一昧之智水,洗意地之妄尘。”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譬喻)自在天面上之三目,以譬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之不纵不横不一。...(一)即九种无为之意。无为者,谓本来恒存,无因缘造作,不为生、住、异、灭四相所迁之实在法。九者即:择灭无为、非...忏悔垢行,发心趋道,固为要道,然尤须观照诸行。...指贤劫出现之千佛。或就因位而言,称为贤劫千菩萨。即自过去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之四佛,及当来出现...(书名)二十卷,宋虎丘绍隆等编。汇集佛果禅师一生之三堂小参,普说法语,拈古,颂古等。欲知宋代临济之宗风及禅师...古印度著名佛教寺院。意译为施无厌。遗址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腊贡附近。据佛教传说,原系释迦牟尼大弟子舍利弗的诞生...谓一切诸法,平等真实,无妄无二,一法而融摄万法,万法即一法。系密教之语。显教如华严宗则称一真法界,亦即天台宗...【十种真实】 p0110 辩中边论中卷一页云:已辩其障,当说真实。颂曰:真实唯有十。谓根本与相,无颠倒因果,及麁细...在一定的地方兜圈子,目的在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或睡眠的现象。...(术语)五人说经之一。佛菩萨罗汉等示现种种之形,而说法者。如观音示现三十三身说法是也。见三藏法数二十。...(术语)植罪恶深而不可拔者。又罪恶之根本。即无明也。...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出家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伟业,是超凡入圣的转捩点,是世间而出世间的关键,是小我而大我的人生观,是由迷妄而觉悟的分...
选佛场,一念净心成正觉,看谁能在这里把世间一切的万缘放下,单单的的观当下这一念不起二念,不起二念明明了了、历...
俗话说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况是,心术不正的人,寿命是一定被消减的,这不是荒诞的谬论...一个人身患疾病,首先要及时确诊并实施有效治疗,学佛也是这样。佛慈悲应世,讲经说法浩如烟海,简单讲八万四千法门...问: 请开示学唯识的学习方法? 惟贤长老答: 一是把基本书学好,二是大部头的经论要深入学习。基本的有《五蕴》、...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离苦得乐。为什么我们会努力地学习,为什么要辛苦地工...什么是给予?对佛学深有造诣的西方分析心理学大家弗洛姆有过专门研究。他认为,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不简单...三宝,就是佛、法、僧。只要三宝住世,人类就有光明,人类就能得到救济,就有未来的希望,所以三宝是万世的明灯。 ...
意地
【佛学大辞典】
上篇:意生八叶大莲华王 | 下篇:意安乐行 |
又名两足尊,是佛的尊号,因佛在有两足的有情中是最尊最贵者。又佛福慧两足,故被称为二足尊。...
三目
九无为
观照
贤劫千佛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那烂陀寺(Nalanda)
独一法界
十种真实
经行
化人说
罪根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如本法师:出家修行的十点要求

冶开老和尚是怎么开悟的

心术不正的人,寿命是一定被消减的
修行要勇于对治自己的习气
如何学习唯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