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香典、香钱、香资、香仪。奠者,荐之意。于佛前或亡者之灵前供奉之香物称香奠。典者,购买物品之意;于灵前以金钱代替香物,称为香典。[禅林象器笺钱财门] p401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中国佛教三论宗祖庭。位于陕西户县圭峰北面。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迎龟兹(今新疆库车)名僧鸠摩罗什来长安,待...(术语)四食之一。触对于六识顺情之境而资益心身者。如观剧而不觉饥。【又】食物之触秽不净者。如触于他人之手及触...【色蕴相】 p0567 集论一卷二页云:色蕴何相?变现相,是色相。此有二种。一、触对变坏,二、方所示现。云何名...(故事)佛在舍卫国。尔时长老迦留陀夷,得阿罗汉道,作是念。我先在六群比丘中,于舍卫国污辱诸家,我今当还使此诸...(经名)一卷,吴支谦译。言在家弟子有上中下三品。而功德罪业不同。...指事物生起之根本由来及演成之结果。 p2067...【意识】 唯识宗所立‘八识心王’的第六心王,此为我人理活动的综合中心。在西洋哲学中视之为‘能把握客观对象的心...华严宗所立,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世间万法差别之相,各有其不同,不能混淆,名事法界...(术语)大乘之妄惑,分现行与种子及习气三者,既伏惑之现行,且断惑之种子,尚有惑之气分而现惑相,是名习气。舍利...(术语)文殊院之文殊,其左手持青莲华,是不染着诸法三昧之标帜也。文殊无相之妙慧,不着诸法。故云不着讲法。大疏...意译入法界。即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梵语音译。罗,远离垢染之义;摩,转变之义;伽,一合之义。谓远离垢染,转向净法界...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问: 我们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吗? 净界法师答: 《楞严经》所加被的正是我们这些生死凡夫,还有法执特别重的...
因为我们本师已经入涅槃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间,作为我们修学佛法,乃至成佛的理论依据,我们从初发心一直到...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说一个人假设不断杀...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业。 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是,要说得有意义则不简单。例如:解决他人烦恼,彼此沟通了解...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凉,传某师请示师父有关带业往生的事。 老和尚对传某师开示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一切唯心...1.动物被宰杀时,极端的恐惧、痛苦、愤恨、挣扎,使其体内的生化作用急剧异常,从而毒化了它们的尸体,进一步毒化食...
百丈怀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长乐龙泉寺为其剃度出家祖庭。他创制了中国化的佛教戒律,史称百丈立清规。其中,丛林...
文中说到【以声闻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声闻。割爱辞亲。出家修道。剃发染衣。具出世之相故】。我这里还要给大家说...
香奠
【佛光大辞典】
上篇:香偈 | 下篇:香汤 |
资持记·释说戒篇:“心依色中,名为含识,总收六道有情之众”(事钞记卷一一·二五·六)...
草堂寺
触食
色蕴相
迦留陀夷教化
三品弟子经
生起本末
意识
四法界
习气
不染着诸法三昧
罗摩伽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经吗

不要向鬼神外仙请教

杀生吃肉想出轮回,那是不可得的
慧律法师《不听是非,不传是非》
广钦老和尚的念佛开示
肉食百害而无一益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