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称往来娑婆八千返。即谓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成佛,乃非今生之事,早于旷古之前已然成佛,现今仅为救度众生而来此人间,实则佛陀已往来此界八千次之多。梵网经卷下(大二四·一○○三下):“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花光王座。” p320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杂语)一句一句也。文句记一上曰:妙法之唱,非唯正宗,二十八品俱名妙故。故品品之内,咸具体等。句句之下,通结...禅宗公案名。又作三圣透网金鱼、三圣以何为食。叙述三圣慧然禅师藉“透网金麟,以何为食”一语,与雪峰义存禅师就迷...指如来之教法。如来之教法能救沉沦于生死大海之人,故以网譬之。旧华严经卷五十八(大九·七七三下):“张大教网,...(杂语)善美之至极。玄理之至极。大般若理趣分曰:极妙乐清净句义,是菩萨句义。观无量寿经曰: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术语)眼识之用为见,耳识之用为闻,鼻舌身三识之用为觉,意识之用为知,又云识。智度论四十曰:问曰:何以故三识...【极迥色】 法处所摄色之一。迥者深远义,这是指影、光、明、暗、迥色、空一显色等细色,这是有对色中的假色(无形...【现观边世俗智】 p0956 大毗婆沙论三十六巻三页云:问:现观边世俗智、入正性离生已方得;何故言入时得耶?答:理...(杂语)五停心观之一。数出入之息,停止心想散乱之观法。梵名,阿那波那。...记别者,谓于是处圣弟子等谢往过去,记别德失生处差别,又了义经说名记别,记别开示深密意故。...又作济宗四宾主。唐代临济义玄禅师提出四句宾主,为临济根本思想之一;旨在以四句料简提示禅机。即指导学人时,师家...1、性就是诸法永恒不变的本性,相就是诸法显现于外可资分别的形相。 2、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那有人也许看到这个经文就问了,他一辈子造了这么大的罪业,为什么临终十声念佛就能往生呢?那佛经不是说重业先牵吗...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和弟子一起去游历。 走了几百里路也没看见一个人,徒弟就问佛:「世尊!这里怎么没看到一个人呢...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但是被后天习气薰染,而有种种不同的心态。 在一个乡村里有户人家,家中有...
每一个人有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不是他脑子不好用,也不是他生不逢时,我告诉你这就是福报。...
我刚出家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在闽南佛学院读书的小师父,十八岁。他写了一首诗,在我们佛教圈里边流传很广。 小住人...
问: 我越是修行,越觉得自己差劲,越来越惭愧,越往自力方面努力,感觉不太想佛力。自己想往生,也有信心,这种情...
《佛说离睡经》前半部分乃述目犍连尊者独自在寂静处经行,不堪睡魔引诱,昏昏欲睡时,佛陀即以三昧力得知,便现其前...
这个无生法忍我们也解释一下。在古德的注解当中也提到,其实这个忍不是忍辱的忍,这个忍是智慧的意思。这个忍,其实...
往来八千返
【佛光大辞典】
上篇:往生礼赞偈 | 下篇:往相回向 |
(术语)谓释迦既入灭,弥勒佛未出现之中间时也。此时地藏菩萨出而教化众生。延命地藏经曰:我每日晨朝入诸定,入诸...
句句
三圣金鳞
大教网
极妙
见闻觉知
极迥色
现观边世俗智
数息观
记别
临济四宾主
性相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嗔恨心的可怕
救命的口袋

为什么有的人轻轻松松就能赚钱

来到这个世界,你我都是过客

这种情况是对佛的愿力认识不足吗

《佛说离睡经》十种离睡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