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眼识之用为见,耳识之用为闻,鼻舌身三识之用为觉,意识之用为知,又云识。智度论四十曰:“问曰:何以故三识所和合为一,三识所知别为三?答曰:是三识助道法多,是故别说。余三识不尔,是故合说。是三识但知世间事,是故合为一。余三亦知世间,亦知出世间,是故别说。”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西域古国名,相当于现今之乌什(Uch-Turfan)。位于新疆天山之南麓,喀什噶尔(Kashgar)之东北,阿克苏(Aksu)之...(术语)谓佛智之通达自在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涅槃经八曰:如...本义指神借特定人之口宣说神意。与“巫”同义,相当于梵语 vipra。在佛教,为因应人心之趋向,与教化、弘法之方便,...(术语)梵语优婆罗叉Uparakṣa,译曰律,毗尼Vinaya。译曰律者,义翻也(毗尼之正译曰灭,或调伏)。律犹言法,禁...为我国现存遗物中,规模最大之石经。属碑板刻。石经山,旧名白带山、云居山,位于河北房山县。以隋代静琬(冥报记作...如世尊说。诸有苾刍。由五取蕴。陵辱伤毁。彼因如是五种取蕴。逼切拘执。如扼重担。乃至命终。恒常随逐。便于如是五...梵名 Su-dar?ana。为善财童子所参五十五善知识之一。又作善见比丘。住于救度国。[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九] p4890...(术语)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谓之根。又善能生妙果,生余善,故谓之根。维摩经菩萨行品曰:不惜躯命,种诸善...【大迦叶波结集三藏处】 p0246 西域记九卷十二页云:竹林园西南行五六里,南山之阴,大竹林中,有大石室。是尊者摩...在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一、不异、不断、不常的八不中,显示出诸法实相的理体来。...又作摩怛罗、摩都罗。为日本延历寺常行三昧堂之守护神,又为玄旨归命坛之本尊。其来源不明,传为日本天台宗慈觉大师...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弘化社32分本)...
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时候,禅师常常以不着边际的禅语,或者反问,抑或是棒喝等方式...
所谓菩萨一切悉舍,吾人临终是否可将色身各器官,捐赠病厄之人,或留作医界实验?据印光大师所言:念佛之人,若已证...我们的生命也像一种投资。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要盲目投资。要把我们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投注到真正有价值...佛教的信徒,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出家与在家的分别,出家人集合在一起叫出家僧,在家学佛的组织,叫居士林。这两种...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法华,得度。依车溪卿法师。后参慧觉玉法师于横山,昼夜体究...问: 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甚至越控制反而越有,请问这样是否意味着念佛就没有功夫了?...
弥陀因地 《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曰锭光。次名光远。次名龙音。如是次第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一、修净土者应当修学的经典: 《印光大师文钞》中摘录净土行人当学习经典如下: 1、净土五经:《阿弥陀佛经》、《...
见闻觉知
【佛学大辞典】
上篇:见闻成佛 | 下篇:见障 |
【驱摈犯戒】 p1463 瑜伽七十卷九页云:复次由三因缘,同梵行者应当和合驱摈犯戒。一、为护他故,二、彼不堪为上法...
温宿
无碍智
预言
律
石经山藏经
苦迟通行
善现比丘
善根
大迦叶波结集三藏处
八不显实
摩多罗神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临终能否捐赠器官
大安法师:一颗出离牢狱的道心
印顺法师:为在家居士说法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推荐】念佛时的妄念怎么越控制反而越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