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因论而生论之意。即自本论涉于支论。亦即因论议本题,而辗转生出枝叶之论议。其用例有二:(一)于新(支)论之开头,即用“因论生论”一语。(二)于结尾时,方用“因论生论”一语。[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五、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 p230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五相具备而成就佛身的观法。菩提心论说: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刚心,四是金刚身,五是证得无上菩提获金刚...梵语 a?aiksa。为“有学”之对称。虽已知佛教之真理,但未断迷惑,尚有所学者,称为有学。相对于此,无学指已达佛教...因明用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六不定过之一。即九句因中第九句“同品有非有,异品有非有”。又称“俱品一分转”。乃因...(术语)以名佛所入之三昧,如上高峰十方而无高低,以住此三昧,观十界众生一相一昧故也。见大日经疏。...(物名)龙斗而生之香也。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龙斗生。若烧一丸,兴大光网云,覆甘露味,周七日...梵名 Sīvali,巴利名同。又称仁吉。音译尸利罗、尸婆罗、世跋罗、施跋罗。佛弟子之一。刹帝利种出身。其人秉性仁慈...日本佛教用语。又作卿名。对入佛门而未得度之儿童,往往取其生父之官职名称为其称呼,称为君名。此一习俗流行于日本...于小乘有部,得具足戒之缘有十种。即:(一)自然得,自然发得具足戒之意。指佛与缘觉发尽智时,无师自然得具足戒,不...亦名:说戒检校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若作说戒常法,半月恒遵;每至说晨,令知事者点知僧众,谁在谁无,健病几人...【难见】 p1444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难见者:谓甚深故。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 :难见者:天等趣中,不可见...(术语)总称诠诸法实相深理之大乘修多罗藏。安乐集上曰:大乘深藏,名义尘沙。...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这是目犍连尊者在修行中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告诉目犍连说:你的债主快到了! 目犍连回答:我有神通,可...
《维摩诘经》当中说:心净则国土净。往生净土需要以清净的业来感召,所谓清净的业就是对往生净土有清净的信心、清净...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都会归咎于业障。真是业障!是消极的讯息?是骂人的话语?还是自我认命的咒语?业障到底...
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回向往生一法耳。一门深入,万善圆修均可。若弃舍...从古以来,出家的大德,一天都要算几回账。早上起来摸摸头,我把头发剃得光光,当出家人,为的了生死,究竟生死了几...
般若的空性当中,也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谈因果是从缘起法的层面去谈的。如果在体性上来说,也没有这个因果的。但...
现代通南怀瑾居士,有一次谈到他少年时代,一心想学剑的故事。 他听说杭州西湖有一个道人是剑仙,就千里迢迢跑去求...
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这个世间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不...
因论生论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因缘观 | 下篇:因薰习镜 |
亦名:在家受五戒八戒破重出家不得戒、受五八十戒破重不得再受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若在家受五戒八戒,乃至十戒...
五相成身
无学
同异俱分
高峰观三昧
大象藏
仁性
君名
十种得戒缘
众主说戒检校
难见
深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目犍连尊者一念嗔恨的果报

想往生的人,是否需要戒掉手机和电脑
把自己所谓的业障一一摊开

净业者如何处理专修与圆修的关系
四众道场药言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细行能成万法 从看花开始学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