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乘有部,得具足戒之缘有十种。即:(一)自然得,自然发得具足戒之意。指佛与缘觉发尽智时,无师自然得具足戒,不通于余人。(二)见谛得,又作见道得。入见道观四谛理时所得。即世尊成道之初,度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时,彼等闻四谛之理而自得戒。(三)善来得,佛见耶舍之机已熟,称之善来比丘,彼乃即座得戒;是唯佛独善之。(四)自誓得,自坚誓而得戒。如大迦叶信受佛为大师,自誓言而得戒;唯大迦叶能,不通于余人。(五)论议得,与佛陀问答论议而得受戒,如苏陀夷。(六)受重得,又作敬重得、八敬得。指受持八尊重法(八敬)而得戒,如佛陀之姨母大爱道比丘尼。(七)遣信得,又作遣使得。由佛遣音信而得戒。如法授尼。(八)边五得,又作五人得。由五人授之作法得戒。边地僧侣少,不能从正式仪规行三师七证之十人受时,以四僧众与一羯磨师作法授戒。(九)羯磨得,又作十众得。即在国境内立三师七证,依规定行羯磨作法授戒。(十)三归得,闻归依佛法僧三宝即得戒,如六十贤圣三度听闻归依三宝而受得具足戒。上述出自十诵律卷五十六、杂心论卷三、俱舍论卷十四,但得戒之缘依诸律、论所载互有异同。[顺正理论卷三十七、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三] p49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名数)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也。又云四恶道。...(佛名)今之佛世尊,姓释迦,故云释尊。...遍处者,谓于遍满住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心心法,是名遍处,遍满者其量广大周普无边。此复十种,谓地、水、火、...【不生】 阿罗汉译言不生。以毕竟不生于三界五趣中故也。又涅槃之涅,亦言不生,众法常住而无始生也。《涅槃经》曰...(杂语)赖自己之定力,或佛力等,延长宿业所感之寿命也。据发智论十二并俱舍论三等,谓成就神通心得自在阿罗汉,对...(公案)瑞岩和尚每日自呼主人公。复自应诺。乃云,惺惺着,诺。他时异日莫受人瞒,诺诺。见会元瑞岩章。...七转又作七声、七例或苏漫多声(subanta), 乃梵语文法上表示名词等语尾之变化者。九例又作二九韵、丁彦哆声(tiv...即性起说与缘起说,乃华严宗所立之二种法门。就“果上”谈诸法之现起,是为性起;于“因分”谈万有之现起,是为缘起...(杂名)禅林属于东序之厕曰东净,属于西序之厕曰西净。厕为至秽之处,宜为洁清,故曰净。见象器笺二。...禅林以华严、涅槃、宝积、般若四经为四大部经。...亦名:系钵想食戒释名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系钵想食者,谓非左右顾视。”(事钞记卷二五·四○·一六)...(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众生皆苦,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老、病...
我家附近有个凤凰山,凤凰山上有个凤凰古寺,山下有一些菜园和草莓园,是我们周末常去的地方。元旦放假去凤凰山玩,...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恶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辅佐阿弥陀佛普渡十方众生离苦得乐,为何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能往生...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四十岁时仍未有儿子。为了求子以延续宗脉,他往庙堂祷求神明...中医采用食疗补益肝肾、养血乌发的方法,结合性志调节、足够的睡眠和头部按摩,坚持半年以上,可治愈白发。以下介绍...
丰子恺《十二生肖》漫画。以上作品由丰子恺原创,吴浩然重绘设色。...一群人到山上打猎,其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掉进很深的坑洞里,他的右手和双脚摔断了,只剩一只左手。 坑洞非常深,又很...
十种得戒缘
【佛光大辞典】
上篇:十种得地三昧 | 下篇:十种教体 |
(术语)无实云虚,反真云妄。圆觉经曰: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法华经譬喻品曰: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四恶趣
释尊
遍处
不生
延年转寿
瑞岩主人
七转九例
性起缘起
东净
四大部经
不系钵食戒释名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圣严法师《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你是你的佛
圆瑛法师:多念几声佛

【推荐】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为何念他的名号不能往生

改过获福感应二则
治愈「少白头」的三款食疗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