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无实云虚,反真云妄。圆觉经曰:“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法华经譬喻品曰:“佛之所说,言不虚妄。”涅槃经三十八曰:“一切恶事,虚妄为本。”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瑜伽师地】 此云相应,谓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皆曰相应。师,谓三乘行者,由闻思等,次第习行,如是瑜伽...指药师佛于过去世修菩萨行时,所发利导众生之十二大愿。又作十二大愿、十二上愿。即:(一)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自身光...略称难易二道。为净土教所立之判教。净土教将佛陀一代之教法大别为二种,即难行道与易行道。以陆路步行之难,比喻众...(术语)散乱放逸之心想也。谓一切之烦恼。楞严经七曰: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增一阿含经一曰:去众乱想,逮沙...计娑罗,梵语 kesara。又作计萨啰华、鸡萨罗华。意译作蕊、花蕊。即指学名为 Rottleria tinctoria 或 Mimusops ele...(?~1472)明代临济宗僧。江苏吴江人,俗姓范。世称宝峰明瑄禅师。在俗时曾为木匠,一日,为海舟普慈(1355~145...系五精舍和十塔之并称。在印度,如来之灵迹有五所精舍及十所塔。(一)关于五精舍,有几种说法:(1)大智度论卷三,依...为天台宗十乘观法所观之境。又作止观十境、十种观境。即:(一)阴界入境,又作阴入界境、阴入境、阴妄境。即以五阴、...亦名:舍三衣法、袈裟舍法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次明舍法。准用僧祇,四分无文。‘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僧...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媒,自劫家宝,故喻之为贼。有道之士,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界名)梵名阿迦尼吒天Akaniṣṭha,色界十八天之一。为色界天之最顶,故名色究竟。...八大人觉经...劝发菩提心文...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大家观自在,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九日,一般民间也称这天为观音圣诞,其实这天是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依惯例,各佛寺也...一般将夺取生命的恶鬼神称为魔,佛教将魔的意义延伸,凡是一切能杀害我们的慧命,不论是来自外界的障碍,或是由自己...佛教常将莲花比喻为出淤泥而不染的佛法象征,这本身就说明了化烦恼为菩提的重要性,没有菩提,我们就不会开悟!没有...冬夜严寒,一个乞丐颤抖着敲响容西禅师的屋门,哭着向他诉说自己的妻子儿女既缺冬衣,又少粮食。如果这样下去,不冻...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 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属,当以勤心照顾店铺为事。所言修持,随人身分。若身无有暇,则只可一心念佛,稍阅净土典章即已...
跟着悭贪嫉妒而来的,是自赞毁他。在这里的同学每天诵戒,都知道《菩萨戒本》第一条,最严重的就是自赞毁他,自己赞...
世相无常,诚可叹悼 相见以来,忽然已经有六年了。不但岁月更替,就是朝代也出现了更替。世相无常,实在可叹可伤。...
虚妄
【佛学大辞典】
上篇:虚心合掌 | 下篇:虚妄法 |
(公案)又曰玄沙接物利生。玄沙师备,假盲聋哑三种病人之济度,示无为五官机能转于尘里者,宜别开发真佛智见,有心...
瑜伽师地
药师十二大愿
难行道易行道
乱想
计娑罗华
明瑄
五精舍十塔
十境
三衣舍法
六贼
色究竟天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五欲六尘
烦恼即如来种
敬佛无定法

【推荐】折福太深,福尽而死,故当惜福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受诸剧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