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佛学以外之教法、典籍等,或学习佛教以外之教法、典籍。佛教为降伏外道及知晓众生之根机乐欲等,以利教化,故准许比丘学习外教之典籍及世间法。佛陀尝言,自知明慧、多闻、强识,能摧伏外道者,方可学习外典;此等比丘可将一日分为三时,初、中两时读佛经,至晚时始习外典,以免受其不良影响。大宋僧史略卷上载,祇洹寺中设有四韦陀院、书院等,凡大千界内所有不同文书皆汇集其中。此类书籍,佛陀皆允许明慧之比丘阅读,然仅为方便摄伏外道,而不得归依其教法。此外,佛教以外之宗派,亦称为外学。[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六、菩萨地持经卷五、释氏要览卷中](参阅“外典”1861) p187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Kṣana,译言一念。时之最少者。胜鬘宝窟中末曰:外国称刹那,此云念也。探玄记十八曰:刹那者,此云念顷,...(经名)一卷,唐玄奘译。有异译者,谓之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佛告金刚手菩萨,有八名咒,受持之者,广大之威德易成,...【八义证有本识】 本识指第八识,谓第八识为生起一切善恶诸法的根本。《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以八义证明有此第八...志求佛果者所受之戒律。即梵网经所说之戒律。[大日经学处品](参阅“戒”2896) p2644...(异类)鬼名。译曰厌神。玄应音义一曰:厌人鬼名也,梵言乌苏慢,此译言厌。释迦谱二曰:乌苏慢,汉名厌神。...(地名)摩竭陀国之古都。西域记九曰:矩奢揭罗补罗城Kuśāgārapura,唐言上茅城。上茅宫城摩竭陀国之正中,古先...【厌背想】 p1275 瑜伽八十六卷四页云:厌背想者:复有四行。谓于诸行,思惟如病、如痈、如箭、恼害。如病者:谓如...即以金缕织成之袈裟。又作金襕袈裟、金缕袈裟、金色衣、黄金[叠*毛]衣、金色[叠*毛]衣。印度早已行之。贤愚经卷十二...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一种泯灭一切心想的禅定。...梵语 anityāh sarva-sajskārāh。谓世间一切现象与万物经常转变不息。此系佛法之根本大纲。与诸法无我、涅槃寂静...(320~385)晋代陈郡阳夏人。字安石。东晋孝武帝(373~396在位)时,任中书监、尚书仆射,后受封建昌县公。与支遁...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民国李生春,曾任福建省防司令,平时常持大悲咒,特别虔诚。 民国十四、五年期间,他随孙传芳到福建,和周荫人都担...
问: 文殊菩萨跟地藏菩萨给您不同的启示。 梦参老和尚答: 不是对我的启示,对谁都有启示,我学地藏菩萨是这样子的...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特别立了四道行,要求弟子时时刻刻锻炼自己,在生活中体验、磨...
诸佛的恩德很难报答,他超过父母的恩德。那父母之恩对我们来说,是至为深重,那现在为什么说佛的恩德,还超过父母的...
怎样来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样来真正地能够通过念阿弥陀佛而明心见性呢?我们要能够通过念阿弥陀佛来巧妙地断人我执、...【器界】 器物世界,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总称。与器世间同义。 【器世间】 指一切众生依之而住的国土...释迦牟尼说法的时候总是显得和蔼可亲,经常说些弟子熟悉、爱听的事物。为了使众人能够理解,他说得总是深入浅出,用...问: 我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心非常浮躁,怎么都静不下来,也想念佛求得内心安宁。要怎么样才能做到?我对佛一点都不...
外学
【佛光大辞典】
上篇:外缘死 | 下篇:外缚印 |
(物名)佛钵名。五分律十七曰:佛在苏摩国自作钵坯,令窒师烧初成,金钵次成。参照苏摩国钵条。梵Somapātra。...
刹那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八义证有本识
佛乘戒
乌苏慢
上茅城
厌背想
金襕衣
无想定
诸行无常
谢安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虔诚诵持大悲咒,躲过下毒枪击暗杀

末法时代地藏法门的殊胜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为何佛的恩德还超过父母的恩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