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本迹,又作本地垂迹。本,谓久成之本地;迹,谓近成之垂迹。即指实体与其影现。龙树本迹,即指龙树之本地与垂迹。谓...(植物)果名。可洪音义一曰:半娜,奴可反,亦名半娜婆,亦云般捺婆,亦云波那婆。西域记云:其果大如冬瓜,熟则黄...(譬喻)譬有名无实之物也。智度论十二曰:如兔角龟毛,亦但有名而无实。成实论二曰:世间事中,兔角龟毛,蛇足监香...唐代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博识多闻,成进士业。武后时,依附张昌宗,以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士林所不耻。迨...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系佛为金刚慧菩萨等,以密房、稻麦、贫人等种种譬喻讲说一切有情所具...(术语)五智中妙观察智之异名。以阿弥陀为莲华部之尊故也。菩提心论曰:西方阿弥陀佛由成妙观察智,亦名莲华智,亦...(一)(?~902)唐代僧。世称云居道膺禅师。幽州(河北)蓟门玉田人,俗姓王。幼伶俐,年二十五,于范阳(河北涿县...金刚,为诸宝中之最胜者。金刚口乃比喻如来之口舌殊胜,有如金刚。璎珞本业经卷上(大二四·一○一一上):“尔时,...(地名)Andhra,南印度国名。首府曰瓶耆罗城。陈那在此国造因明论。又此地东南之驮那羯磔迦国,亦名大案达罗国。...谓僧伽之理、事二和。(一)理和,即二乘之圣者,同破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二)事和,即同一界内之僧,身、口、意...【名色六处触受说为当来生身之相】 p0590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七页云:复言:世尊!何缘名色六处触受,说为当来...(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出家功德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
有一个小孩听到佛经上说: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他想试试到底有多难,便将木板穿了一个孔洞,而洞的大小正好可以...
你在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是你自己的话,先调整心态,再提起佛号。 一、先离相。你第一个要完全放下,安住真如你就观...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四摄法」,其中有一项是「布施」,意思是和别人结缘,不论是自己的财产、时间、智慧、技能,甚至...
问:为什么我们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了戒,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或自称出家人)。 答:在《大悲经》...
看第二个。饿鬼的苦,我们看这个饥渴寒热,刀杖驱逼之苦。饿鬼道的苦,主要是饮食跟衣服的缺乏。三界的果报体都要有...问: 佛弟子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慧律法师答: 不要用自己的观念解读病苦,有时会误了大事。佛教是理性的宗教,...
佛法把生命的功德分两种:一种是福德,它可以产生暂时的安乐;第二个是你的正确的思想,它产生永久的解脱。所以说,...一、贪 贪又作贪欲、贪爱、贪著,略称欲、爱。是对于自己所喜爱的外境,生起染污的耽著心。 在经典中有许多形容贪爱...
八义证有本识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八义证有本识】本识指第八识,谓第八识为生起一切善恶诸法的根本。《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以八义证明有此第八阿赖耶识,此八义为:一、依止执受,指此识能为染净诸法之所依止,执持不失。二、最初生起,指此识最初于母腹托胎之时,如磁石吸铁(磁石喻识,铁喻父精母血)。三、有明了性,指此识于一切善、恶、无记三性诸法,皆悉明了分别,无有暗昧。四、有种子性,指此识能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令不散失。五、业用差别,指此识随染缘而造恶业,随净缘而造善业,差别不同。六、身受差别,身以积聚为义。指此识能含藏一切诸法,故称为身。由能领受第七末那识染净之缘所熏,而于善恶诸法不相混滥,故称身受差别。七、处无心定,指入无想定或灭尽定,虽灭受想心,断出入息,而此识不灭。八、命终时识,指命将终时,冷触渐起,唯有此识,能执持身,此识若舍,则四大分散。
上篇:八义 | 下篇:八识 |
书写经文,每写一字,礼佛三次。...
龙树本迹
半娜婆
龟毛
房融
大方广如来藏经
莲华智
云居
金刚口
案达罗
二和
名色六处触受说为当来生身之相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人生难得当精勤

遇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该怎么办
运用佛法来布施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饿鬼道之苦
佛弟子应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