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死之一。与“命尽死”相对。死,系丧失寿(命)、暖(体温)、识(心)而诸根变坏之相。外缘死即未能顺应天命至寿终,或横遭非命。可分三种,即:(一)自杀而死。(二)横遭他人害死。(三)二人因怒气相加,彼此相害而死。[北本涅槃经卷十二] p187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指正法之寿命。佛入灭后,五百年至一千年内,属于佛陀教法住世之正法时期,称为正法寿。此一时期,以教、行、证三者...梵天的世界,亦即色界之初禅天。...【无想有情】 p1063 瑜伽八十三卷四页云:无想有情者:谓无想天。...(杂语)Ārambha-vastu,风名。译曰发事。见大威德陀罗尼经十五。...依天台宗所立之教判,谓般若经宣说诸法皆空之理,乃欲以之涤荡淘汰声闻之法执;又般若经乃会通一切法而为大乘者,欲...(术语)普及一堂之意。...谓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有现象皆由一心之所变现。全称三界唯一心。即心为万物之本体,此外无别法,凡三界生...(术语)大日经仪轨说胎藏界之曼陀罗划十三院而安置诸尊。但现图曼陀罗缺四大护院之一而为十二大院。...【心法】 p0348 品类足论六卷四页云:心法云何?谓一处。...【灭尽定中识不离身】 p1215 瑜伽十二卷二十一页云:问:灭尽定中,诸心心法,幷皆灭尽。云何说识不离于身?答:由...(经名)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佛于菩提树下成正觉时,十方之诸佛,现菩萨之形,为观音普贤等,无量之菩萨,现声闻之...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有一天,在行化的途中,见到许多儿童在水边玩鱼。 佛陀问那群儿童说:孩子!你们怕不...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唐玄奘、义净法师等译。简称药师经、七佛药师经。药师琉璃光,药师系东方佛土教主的...素食(vegetarian)的字源来自于拉丁文Vegetus意思是完整的;新鲜的;生气蓬勃的对现代欧美人而言,素食即意味着一...
参禅人,不信参禅之人开悟,不信自有佛心,更不信心是谁个。自疑曰:若我有心,究在身外,还是身内,还是身中?若有...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应辰,幼业儒,一日思生死事大,发心出家,遂自剪发走匡庐,礼云中敬堂和尚。 丙辰夏,予自南...
昔日的舍卫城,是拘萨国的首都。当时有一群乱纪之徒,行事凶恶,不务正业,城人深以为患,充满担忧。这群凶恶之徒,...问: 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大安法师答: 孝道是净业行人的一个纲宗要领,孝乃天之经、地之义。吾人之...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将己德移于彼, 唯为说法令解脱。 佛陀出世是帮助...
外缘死
【佛光大辞典】
上篇:外缘 | 下篇:外学 |
(动物)Simha,译曰师子。大孔雀王咒经中曰:僧诃(师子),邬波僧词(小师子)。...
正法寿
梵界
无想有情
阿岚婆苏都
般若淘汰
一普
三界唯心
胎藏界十三大院
心法
灭尽定中识不离身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教化儿童

药师法门的特质
素食大潮奔涌不息

觅心了不可得

真学佛者视一切众生为父母

比丘尼现身变
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