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普及一堂之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薄拘罗】 文句:此翻善容,色貌端正故。准贤愚经:应翻重姓。中阿含:异学又问:汝于八十年起欲想否?答:不...外道之一。此类外道取人之髅骨为鬘而悬于颈项。又彼等通常栖隐于枯木、石堆、冢侧等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喻)佛法能使人了脱生死,就好像船只能渡人过生死海而到涅槃之彼岸一样。...【阇那崛多】 此言志德。北印度人,刹帝利种。少怀达量,长垂清范,游涉行化,来达兹境。周武帝世,译普门重颂...梵语 ?arāvam。意译瓦碗。大日经卷二(大一八·一三中):“依于嚩庾方,阖于舍啰梵。”据慧琳音义卷三十六载,此...日本神道教用语。系为避开不吉所采之代用语词,盛行于平安朝以后。主要用于伊势之“斋宫”,其使用之忌词中,与佛教...(物名)以身之皮为纸而书经文也。宗镜录二十六曰:皮纸骨笔,缮写受持。...(术语)菩萨于十信之相似位永断见思二惑永不沈于三途,得六根互用之功德。于此安其分,着其法,不更进修而入十住之...(名数)谓凡夫,外道,与三乘及诸佛菩萨三种人之智。即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是。楞伽经三曰:一切外道凡...(名数)僧史略上曰:案灵祐法师寺话凡有十名寺:一曰寺(义准释书),二曰净住(秽浊不可同住),三曰法同舍(法食...【内外法师及弟子高下差别】 p0368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五页云:复次应知由五种相,于内外法、师及弟子,高下差别。一...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
善导大师在给《观无量寿经》著疏的时候,对一个修净土的人应该具有怎样的心态,做了一个比喻,叫二河白道喻。 说有...
子三,明业果相续。这个地方讲到的果报,是指的众生跟世界两种的果报。果报为什么相续呢?主要是一种生死业力的推动...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人和人之间周围会有一些好的因缘,...问: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大安法师答: 带业往生既然无疑,那就是对这个业的理解。其实有很多没有什么意义的...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伐树和撅根的佛经故事。就是讲到说,在一个很漂亮的花园里边,有一个守这个园子的人。突然有一天...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渐养成有定课的习惯。但一开始也不要多,因为现在人的心普遍虎头蛇尾,前面念的特别多,后面就根...
妻妾之外非己色,淫人妻女败己德, 夭寿折福殃儿孙,皆有显明来报应。 劝人竭力保守身,当视自身如白玉, 一失手时...据说,过去有一位高僧在学法的时候曾经向他的师父请教:法与非法的界限是什么?他的师父回答他说:对治烦恼则为法,...
一普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间 | 下篇:一喝 |
梵名 Nadī。全称布如乌伐邪(梵 Punyopaja?),意译福生。七世纪中印度人(一说北天竺)。少出家,从名师学而开悟...
薄拘罗
髅鬘外道
法船
阇那崛多
舍啰梵
忌词
皮纸
顶堕
三种智
寺十种异名
内外法师及弟子高下差别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两土世尊一个遣一个接,为我们保驾护航

如何忏悔重大的罪业

嗔心的火烧的是自己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伐树撅根的故事

修行要养成有定课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