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六卷。唐代道宣撰于贞观元年(627)。又作拾毗尼要义钞、拾毗尼义钞、集义钞、要义钞。收于卍续藏第七十一册。为补充解释四分律行事钞之著作,属南山道宣律师五大疏之一。现存上、中四卷,下篇二卷至宋代已散佚不传。自卷上至卷中,共有毗尼大纲、起戒差别等十四段。卷首有元照之序,叙撰述之由、古注异议校本之差误等。注疏有宋代允堪之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六卷、元照之四分律拾毗尼义钞科一卷等。[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二、律宗纲要卷下] p166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戒本疏·总辨广略二教:“定相中。(一、列示四略)略教有四:初彰过门,略如诃欲中如火如刀等。二、止观门,略如劝...杂集论云:决定受业有三: 一、作业决定 由宿业力感得决定异熟相续。于此生中,必造此业。何以故?应造此业,...(术语)菩萨十地中第九地之名。得四无碍解于十方演说一切法之位也。新译仁王经下曰:得四无碍解。一音演一切,闻者...(术语)又曰有见有对色。色法有眼等五根,色等五境及无表色之十一种,此中色境之一为可见有对色,眼等五根与声等四...【法性不可言说譬喩非不相似】 p0766 瑜伽七十三卷三页云:问:不可言中不可言言,既现可得;是故法性不可言说...全一卷。译者不详。约译于前秦、西秦时代(351~431)。又称净业部经、净除业障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本经内容...(术语)Skandha,又作塞建陀罗。旧译曰众聚阴。新译曰蕴。俱舍光记一本曰:塞建陀罗,唐言蕴,旧译名阴(于禁反)...(天名)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东方,有楼阁,其北与地天并坐者,是也。...【睒婆】 此云木緜。...云何于法所缘差别?若略说有四种,谓遍满所缘,治行所缘,善巧所缘,净惑所缘。遍满所缘复有四种,谓有分别影像所缘...【藏识三义】 第八阿赖耶识,义译为藏识具能藏、所藏、执藏三义。一:能藏,就阿赖耶与种子之关系而言,阿赖耶识乃...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以前我们听到其他的经论教导我们:心净国土净,心净众生净。那个意义很深广的。你心若平了,外边都平了;你心里不平...
人之所以学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脱之道。学佛的着力点,就在于人天道,尤其是人道。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是六道众生沉与...
每次梦醒,在凌晨三点半到四点醒来的时候,都会听到远处传来非常痛苦的嚎叫声。那是猪的惨叫,一声又一声,这痛苦的...
真正的贤人君子一定会真诚待人,不用机心,不设城府。 但是现在这种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家都感觉到,人和人之间你...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
《大方广佛华严经 净行品》的大致内容是,在华严法会上智首菩萨问文殊菩萨,如何得到清净的身口意?如何得到修行的...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随缘与染缘。随缘是菩萨,染缘是凡夫。大家千万不要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什么是随缘?什么是染缘...1、《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戒律)。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
【佛光大辞典】
上篇:四分律宗 | 下篇:四分律疏 |
(名数)金刚界五智所成之五如来也。一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所成。二阿閦如来,大圆镜智所成。三宝生如来,平等性智...
略教相
决定三业
善慧地
可见有对色
法性不可言说譬喩非不相似
净业障经
塞建陀
地天后
睒婆
所缘差别
藏识三义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你得有一分相应,才能够生到净土去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真正的贤人君子,不设机心城府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