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超出出世间之一乘法。为八地以上之诸佛菩萨所证得者。华严五教章卷一(大四五·四七七下):“如本业经、仁王经及地论、梁摄论等,皆以初、二、三地寄在世间,四地至七地寄出世间,八地已上寄出出世间。于出世间中,四地、五地寄声闻法,第六地寄缘觉法,七地寄菩萨法,八地已上寄一乘法。”(参阅“出世间”1554) p155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三种欲生三种乐生依三求立】 p0225 瑜伽五卷七页云:问:何故建立三种欲生,三种乐生耶?答:由三种求故。一、欲...(仪式)调音声而讽诵经文也。原为婆罗门之法,佛亦于比丘许之。即梵呗是也。能之者称为经师。梁僧传设经师一科。...云何应知施物圆满?谓所施财物非诳诈得故,所施财物非侵他得故,所施财物非秽离垢故,所施财物清净故,所施财物如法...(术语)胎藏界三部之一。又金刚五部之一。持金刚杵标帜如来智德之诸尊也。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中,位于中台大日左...【有诈】 p0537 瑜伽六十二卷一页云:云何有诈?谓怖他故;或复于彼,有所希故;虽有犯重;而不发露,亦不现行...瑜伽大教王经云三重障: 一、我慢重障 二、嫉妒重障 三、贪欲重障...(公案)陆亘大夫与南泉语,话次,陆云:肇法师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也甚奇怪。南泉指庭前牡丹云:时人...(名数)出家人宜务之十三行法,乞食四法(住正戒,住正威仪,住正命,住正觉),威仪四法(依法,依时,依处,依次...谓有一类。贪瞋癡俱生思为缘故。起贪瞋癡俱生诸识。是名行缘识。复有一类。无贪无嗔无癡俱生思为缘故。起无贪无嗔无...即以金缕织成之袈裟。又作金襕袈裟、金缕袈裟、金色衣、黄金[叠*毛]衣、金色[叠*毛]衣。印度早已行之。贤愚经卷十二...【灭谛有四种】 p1214 显扬二卷一页云:灭谛者:亦有四种。如前所说。全摄者:谓全摄集谛无余断弃吐尽离欲灭没寂静...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原文]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放不下,欲...
一日,阿难尊者告诉舍利弗尊者,说自己曾见过文殊师利显现神通变化。阿难尊者说道:昔日,佛在舍卫国祇陀林中的给孤...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是故,我们应以先学先觉。就是老而能学,也...问: 今生不能往生,最痛苦的是谁? 大安法师答: 你应该想到,你今生一定要求生西方,如果你不能往生西方,最痛苦...
关于这个《大佛顶首楞严经》,这部经典的内容,正好可能也有在公众号上,做这样的一个视频上的接触,未必有时间去一...
空观智慧的修行就是你的心经常去想一件事情,就是你本来什么都没有,你要经常去想这道理。我们不要太注重这个人生的...阿那律尊者在过去生中为长者子,正值燃灯佛住世,听闻燃灯佛说六神通之天眼通,心生欢喜,于是发一念心,希望将来能...
出出世间
【佛光大辞典】
上篇:出出世益 | 下篇:出生 |
【思我有无成二过失】 p0853 显扬十七卷八页云:论曰:不应思我,若有若无。何以故?成二过失故。若思为有;卽...
三种欲生三种乐生依三求立
讽经
应知施物圆满
金刚部
有诈
三重障
南泉牡丹
十三事法
行缘识
金襕衣
灭谛有四种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昌臻法师:印光大师对念佛人病中发心的开示

文殊师利菩萨降伏魔王波旬

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富贵
大安法师:不能往生,最痛苦的是谁

楞严经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