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获得华严宗一乘教之法益。乃相对于三乘教之得“出世益”而称。华严五教章卷一教义摄益条下(大四五·四八○上):“或摄界外机,令得出出世益,方为究竟。”界外乃相对于三界内之凡夫世界,而指诸佛菩萨之净土。即对已出离三界之界外根机,宣说一乘之教法,令得无上究竟之法益,称为出出世益。又出出世益可分二种:(一)先以三乘教法,令出离三界,得出世益,其后宣说三一和合之教法,令此等“回三入一”之根机,得出出世益。相当于法华经所说“同教一乘”之摄益。(二)始终皆以一乘教法饶益之,既令得出世益,亦令得出出世益。亦即令于一乘教法中专致于见闻、解行、证入,而达于圆融之佛果境地,即所谓之“三生成佛”,此乃华严“别教一乘”之摄益。[华严五教章指事卷上之末、五教章通路记卷十](参阅“三生成佛”544) p155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恶取空者】 p1159 瑜伽三十六卷十七页云:云何名为恶取空者?谓有沙门、或婆罗门、由彼故空、亦不信受;于此而空...与“行学”相对称。谓博为智解,广学内外典。善导之观经疏卷四散善义(大三七·二七二下):“若欲学解,从凡至圣,...(书名)百字论一卷,百论二卷,外道小乘四字论一卷,外道小乘涅槃论一卷。...又作金神。本指金铜之像,后因佛身常敷以金色,故金人又指佛,或佛像。佛教传入中国之情形,曾有多种议论。据载,西...羯磨疏·诸界结解篇:“白如是者,事已达僧,更无余虑,故结上务,知作业也。”济缘记释云:“如是二字,指示之辞,...(术语)三衣与钵也。二者为僧之资物最重大者。观出家受戒之时,最初即以衣钵具足为条件可知也。后为袈裟与铁钵之意...三界包括一切众生之烦恼业果,故称为藏。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八·八二六下):“一切众生烦恼不出三界藏。...(行事)于佛前奏管弦之讲社也。印度似有此风。长阿含经第十叙帝释天执乐神般遮翼,至摩揭陀帝释窟弹琉璃琴。中世盛...不死就是涅槃,入于涅槃之道,叫做不死门。无常经说: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杂名)此石广大,故云山。...谓心外无法,一切万法仅为自己本性之自心所变现。自性,指自己之本性,亦即本来具有之佛性;唯心,即“三界唯一心”...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
做功夫,参念佛是谁,一定要细细地用心,不能粗。我们为什么要修,为什么要做功夫呢?就是由于我们心粗。什么叫做心...
佛陀早就讲过,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无常才是这个世界永恒的真相。 佛教的一个基本理论就是诸行无常,这是佛教三...天下父母心古代的人都希望多福多寿、多子孙。子孙多即宗祠广阔,而且绵长,这是做父母的人最大心愿。而且望子成龙、...
或问参禅得悟者相望于册,念佛得悟者何寥寥其未闻也?噫!盖有之矣,子未之见也。且参禅人得理之后,终不哓哓以自鸣...人之病,有肉体之病,亦有心灵之病; 治病之药,有物质之药,亦有智慧之药。 何者为病?何者为药? 贪嗔嫉妒为病,...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出禅宗的宗旨: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可知参禅的目的是明心...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则可悲者,转为可乐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古德说: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不是将军宰相所能做得到的。 众所周知,古时的将军可以凭武功平定贼寇的祸乱,宰相可以...
出出世益
【佛光大辞典】
上篇:出出世一乘法 | 下篇:出出世间 |
【修行次第】 p0902 瑜伽九十二卷八页云:又诸苾刍、守护诸根,有惭有愧。由是因缘,耻于恶行,修习妙行。修妙...
恶取空者
解学
提婆菩萨造论
金人
白如是
衣钵
三界藏
管弦讲
不死门
沃焦山
自性唯心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你功夫做没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透视爱情的无常
杀子求子

为何念佛得悟的人寥寥无几呢
应病与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