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聚犯戒之相为六科,称为六聚。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之一列举其名,即:(一)波罗夷(梵 pārājika),(二)僧伽婆尸沙(梵 sajghāva?esa),(三)偷兰遮(梵 sthūlātyaya),(四)波逸提(梵 pāyattika),(五)波罗提提舍尼(梵 pratide?anīya),(六)突吉罗(梵 duskrta)。盖四分律卷十七等类聚犯戒之相为七聚,即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偷兰遮、突吉罗、恶说等;盖行事钞乃以突吉罗与恶说二者俱为轻罪,其体无异,故合为突吉罗之一聚。又毗尼母经卷三、律二十二明了论等,举出波罗夷、僧伽婆尸沙、尼萨耆波逸提、波逸提、偷兰遮、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等七聚;行事钞以尼萨耆波逸提与波逸提二者属皆堕罪,故合为波逸提一聚。[犯戒罪报轻重经、文殊师利问经卷上、翻译名义集卷十九、释氏要览卷上](参阅“五篇”1197) p130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我慢】 p0647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妄观诸行为我我所,令心高举;故名我慢。 二解 集论四卷十页云:我慢...(术语)肉团心也。即心脏。瑜伽论记一上曰:阿赖耶识,初受生时,最初托处,即名肉心。若识舍肉心,即名为死。...十不二门之一。众生诸佛和依报等为外境,自己的心法为内境,观察此内外二境而使之互融,入不二之妙,名内外不二门。...(613~687)唐代僧。梵名 Divākara,音译地婆诃罗。中印度人。广通三藏,兼善五明。高宗仪凤(676~678)初年至唐...原指盛装阏伽之器具,由此转指供佛之一般器具。又作遏迦器。佛祖统纪卷四十三(大四九·三九八中):“阿伽(阏伽)...(术语)谓三界九地八十一品修惑之一品徐徐而断也。对于顿断而言。...(杂语)Nadii,译言河,或江。又河名。法华文句曰:那提,此翻河亦江。慧琳音义二十曰:那提河名。西域记八曰:捺...(1579~1661)日本临济宗僧。美浓(岐阜县)人。十三岁出家,至各方游历,于美浓建正传寺、大仙寺。后住于京都妙心...(术语)二乘人趣向寂灭之涅槃,谓之趣寂。五性中之声闻定性独觉定性也。唯识述记八本曰:彼趣寂者,心乐趣寂,为此...梵名 Buddhasijha。音译作佛陀僧诃。印度无著菩萨之门人,通达密行,以高才闻名于世。玄奘所译之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名数)一译无量寿Amitāyus,二译无量光Amitābha,三译甘露Amṛta,密教称阿弥陀佛为甘露王,其大咒称十甘露明者...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修法从身求者,犹如泥里淘金,煮黄沙求浆粥,无一法可得;修法从外求者,犹同舍本求末,烧木佛求舍利,无菩提可证。...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事实上,是在升华...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 前面的空观是在破假相的执取,假观它又创造一个假相,菩萨...很多人以为修学佛法就要过极端艰苦的生活,认为赚钱和学佛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其实,这种想法不切实际,钱财是世间宝...
一、向孔子学习谦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过于自信是危险的,离成功近,离失败也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是...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词立论,直与古德相反。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
宋代官员张抡。不清楚他的出身。官至浙西的副都总管。平日虔诚修习净土法门,曾经请南宋高宗书写莲社两个字挂置在他...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
六聚
【佛光大辞典】
上篇:六种摄 | 下篇:六铢衣 |
(物名)胜战之幢旗也。涅槃经二十六曰:能与魔王波旬战,能摧波旬所立胜幢。...
我慢
肉心
内外不二门
日照
阏伽器
渐断
那提
愚堂东寔
趣寂
师子觉
阿弥陀佛三名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执我与离我
慧律法师《宽恕别人 升华自我》
脱离不了过去,就失掉了未来
学佛与赚钱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推荐】人生迷茫时,向圣贤借一点智慧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